《岳山道中》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通過平平常常的山村景物入詩,勾畫了一幅鄉村秋景圖。全詩句句白描,淡淡寫來,各成畫面,四幅風景畫綴成一卷,不露附著痕跡,給人天然渾成之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岳山道中
- 作者:元好問
- 創作年代:大蒙古國時期
- 出處:《遺山集·卷十四》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岳山道中
野禾成穗石田黃,山木無風雨氣涼。
流水平岡盡堪畫,數家村落更斜陽。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岳山:指今河北省曲陽縣西北的北嶽恆山。
- 野禾:田野的莊稼。
- 石田:多石的田野,即指山田。
- 堪:可以,值得。
- 更:更有,又有,還有。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行走在岳山道中,看著滿山的禾穗,感受著雨後的新涼,心裡很舒暢。
遠看流水平岡,斜陽村落,更讓人賞心悅目、讚嘆不已。
創作背景
岳山離詩人家鄉很近,因而詩人常經過此地。清代李光廷《廣元遺山年譜》認為此詩是蒙古乃馬真後二年(1243年)秋季詩人前往燕京途中所作,狄寶心則認為此詩是蒙古乃馬真後三年(1244年)詩人由忻州前往燕京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首句“野禾成穗石田黃”極平易地寫出了田野的金秋景色。詩人行於恆山道中,唯有禾稼最為引人注目。已成熟的大田作物結實成穗,黃色成了這幅畫上的主色調。故盡收詩人眼底者,即是這象徵著大好年景的“黃”。山野秋光,寫得鮮明生動。
次句從主體感覺上進一步再現山野之秋。山間多樹,無風而靜處,秋雨乍停,濕潤的空氣,輕輕襲來,讓人感到陣陣涼意。這裡是如此靜謐,不見人跡,正是詩人有意創造出的一個境界。
第三句“流水平岡盡堪畫”一方面進一步為畫面設景著色,也同時直接地表達著詩人自己的憐愛之情。“流水”為畫面平添了一股生氣。它的流淌,輕歌,一掃此間的凝然、寂寞。
最後一句“數家村落更斜陽”是詩人所流連的山野風光中最留意處、最動情處。落日餘暉映照下的、幾戶人家的小小村落,為畫面增添了風采。從對大自然的賞玩,轉向了對於人生的鐘情,表達了詩人甘居草野,不求聞達的寧靜淡泊的人生追求。這一切都是從思鄉之情具體化而生髮出來:這裡不只離他家鄉極近,而且與他居住的鄉間,又如此近似。
全詩幾無藻飾,以白描見長,淡淡寫來,情思卻不斷深化,四句各有重點景物,從不同方面作具體描繪,最終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圖畫。
名家點評
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張劍揚:作者描繪出一幅梯田泛金、峽流潺潺、山村夕照、涼氣沁人的恆山秋景圖。(《恆山古詩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