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筍

岩筍

岩筍,中藥名。為蘭科植物筍蘭Thunia alba (Lindl.) Rchb.f.的全草。分布於四川、雲南。具有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接骨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喘咳,胃脘痛,跌打損傷,骨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岩筍
  • 別稱:風蘭、石筍、岩竹、岩角、石竹子、接骨丹、通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微子目
  • :蘭科
  • :筍蘭屬
  • :筍蘭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毒性:無毒
  • 貯藏:置乾燥通風處,防霉蛀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肺、胃、腎經。

功效

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接骨。

主治

肺熱喘咳,胃脘痛,跌打損傷,骨折。

相關配伍

1、治咳喘:岩筍30g。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跌打損傷,刀槍傷:岩角9-15g。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開水燙後曬乾。

形態特徵

地生或附生草本,高30-55厘米,地下具粗短根狀莖及大量纖維根。莖直立,較粗壯,圓柱形,通常具10餘枚互生葉,基部有數枚抱莖鞘,初時全部包藏於葉鞘內,秋季葉脫落後僅留筒狀鞘,貌似多節竹筍。葉薄紙質,狹橢圓形或狹橢圓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具筒狀鞘並抱莖,有關節,花後葉片凋落僅留下筒狀鞘;筒狀鞘長2-4厘米,後期變為乾膜質。總狀花序長4-10厘米,具2-7朵花;花苞片大,寬橢圓形至狹橢圓形,舟狀,長3-5厘米,薄革質,宿存;花梗和子房長2.5-3厘米;花大,白色,唇瓣黃色而有橙色或栗色斑和條紋,僅邊緣白色;萼片狹長圓形,長4-5厘米,寬約1.5厘米,先端漸尖;花瓣與萼片近等長,稍狹;唇瓣寬卵狀長圓形或寬長圓形,幾不裂,長4-5厘米,寬2.5-3厘米,上部邊緣皺波狀,有不規則流蘇或呈齧蝕狀;唇盤上部有5-6枚褶片,褶片不規則裂成短流蘇;基部的距圓筒狀,長約1厘米,寬3-3.5毫米,先端鈍;蕊柱長約2厘米。蒴果橢圓形,長約4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6月,果期不詳。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2300m的闊葉林下岩石上或溝邊。分布於四川、雲南。

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止咳平喘,接骨。治刀傷,咳喘。”
2、《雲南中草藥》:“活血祛瘀,接骨。主治骨折。”
3、《雲南中藥志》:“用於肺熱咳喘,胃脘痛,跌打損傷。”

附註

本品多為外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