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鈾礦床又稱喀斯特鈾礦床。系指成因上與岩溶作用有關、空間上賦存在岩溶堆積中的鈾礦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溶鈾礦床
- 學科:核地質學
- 詞目:岩溶鈾礦床
- 英文:karst uranium deposit
學科:核地質學
詞目:岩溶鈾礦床
英文:karst uranium deposit
釋文:若岩溶和成礦作用發生在某地質歷史時期,便可稱為古岩溶鈾礦床。其最主要特徵是發育在各個時代的碳酸鹽岩建造中。岩溶作用使碳酸鹽岩溶蝕形成的溶洞內堆積了碳酸鹽岩及其圍岩(包括上覆岩石)的碎屑、角礫及粘土。這些岩溶堆積中的泥質、磷質、鐵質等吸附了地下(地表)水攜來的鈾,並富集成鈾礦體。局部富礦地段可見鈾的次生礦物。礦石呈土狀,鈾的品位不高,一般為萬分之幾至0.2%。單個礦體小而分散,但在同一層位中礦體成群分布。礦床的儲量一般不大,為幾百噸到幾千噸,個別大者可達1萬~2萬噸(如中非的巴庫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