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藿香(岩柿)

紫藿香

岩柿一般指本詞條

紫藿香,中藥名。為柿科植物岩柿Diospyros dumetorum W.W.Smith的葉。分布於雲貴高原及四川盆地。具有健脾胃,解瘡毒之功效。常用於慢性腹瀉,小兒消化不良;外用適用於瘡癤,燙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藿香
  • 別稱:澀藿香、岩柿、小葉柿、毛葉柿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柿目
  • :柿科
  • :柿屬
  • :岩柿
  • 分布區域:雲貴高原及四川盆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3-9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微苦、澀、辛,性平。

功效

健脾胃,解瘡毒。

主治

慢性腹瀉,小兒消化不良;外用適用於瘡癤,燙傷。

相關配伍

1、治營養不良,慢性腹瀉,消化不良:紫藿香12-35g。水煎服。(《新編中獸醫學》)
2、治瘡癤,燒燙傷:鮮紫藿香適量煎水外洗患處或研粉麻油調敷患處。(《新編中獸醫學》)

用法用量

3-9g。外用適量,鮮品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小喬木或喬木,高達10-14米,通常高5-6米,分枝多;小枝纖細,有時密被灰褐色或黃褐色絨毛;兩年生小枝褐色,變無毛,有不規則裂紋,散生縱裂的近圓形小皮孔。冬芽小,鈍,有絨毛。葉薄革質,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通常長2-3.5(6)厘米,寬1-1.3(2.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有短尖頭,基部楔形、鈍或圓形,邊緣微背卷,上面綠色,初時有短柔毛,後變無毛,下面淡綠色,在中脈和側脈上密被黃褐色柔毛,余處亦散生毛,中脈在上面微凸起,下面凸起;側脈每邊3-4條;葉柄纖細,長約2-3(5)毫米,密被黃褐色絨毛。雄花序單生,生當年生小枝葉腋,有絨毛,有短總花梗,有花1-4朵;花萼鐘形,長約3毫米,深4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約2毫米,外面密被緊貼柔毛;花冠白色,壺形,長約5毫米,除四脊上有白色柔毛外,余處無毛,裂片4,旋轉排列,卵形,長約1.5毫米,先端鈍;雄蕊16枚,每2枚連生成對,長約2毫米,腹面1枚較短,花葯長圓形,先端漸尖,花絲疏生長毛;花梗纖細,長約1-4毫米,有黃褐色柔毛。雌花單生,白色,花萼長約5毫米,有伏柔毛,4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先端急尖;花冠壺形,長約5毫米,四脊上有白色柔毛,4裂,裂片近卵形,長約2毫米,先端急尖,有髯毛;子房和花柱有粗伏毛;花柱4,柱頭淺2裂。果卵形,直徑約1厘米,長約1.2-1.4厘米,嫩時綠色,成熟時由黃色變紅色以至紫黑色,變無毛,頂端有小尖頭,有種子1-4顆;種子卵形,黑褐色,長約9毫米,直徑約5毫米;宿存萼花後增大,有伏柔毛,4深裂,裂片長約5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急尖;幾無梗。花期4-5月,果期10月至次年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2700m的山地灌叢、山谷、混交林中,河邊或石灰岩山上。分布於雲貴高原及四川盆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消炎,健脾胃。主治小兒營養不良,慢性腹瀉,小兒消化不良。外治瘡,癤,燒燙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