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指甲花,中藥名。為鳳仙花科植物黃鳳仙花Impatiens davidi Franch.的全草或根。分布於貴州、江西等地。具有解毒斂瘡,消積化疳之功效。常用於皮膚無名腫毒,瘡癤腫痛,小兒疳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岩指甲花
- 別稱:黃鳳仙花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無患子目
- 科:鳳仙花科
- 屬:鳳仙花屬
- 種:黃鳳仙花
- 分布區域:貴州、江西等地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量:內服:9-12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脾經。
功效
解毒斂瘡,消積化疳。
主治
皮膚無名腫毒,瘡癤腫痛,小兒疳積。
相關配伍
1、治腹痛:岩指甲花根五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2、治小兒疳:岩指甲花全草二錢。蒸豬肝服。(《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9-12g,水煎服。外用:搗敷或研末。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
形態特徵
黃鳳仙花,又名牯嶺鳳仙花。一年生草本,高可達90厘米。莖粗壯,肉質,直立或下部斜升,有分枝,無毛,下部節膨大,有多數纖維狀根。葉互生;葉片膜質,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3-4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或尖,邊緣有粗圓齒狀齒,齒端具小尖,兩面無毛,側脈5-7對,弧狀彎曲;葉柄長4-8厘米。總花梗連同花梗長約1厘米,果時長可達2厘米,僅具1花,中上部有2枚苞片;苞片草質,卵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宿存;花淡黃色;側生2萼片膜質,寬卵形,長約10毫米,寬5-6毫米,先端具小尖,全緣,有9條細脈;旗瓣近圓形,直徑約10毫米,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綠色雞冠狀突起,頂端具短喙尖;翼瓣具柄,長15-20毫米,2裂,下部裂片小,長圓形,先端漸尖成長尾狀,上部裂片大,斧形,先端鈍,外緣近基部具鈍角狀的小耳;唇瓣囊狀,具黃色條紋,基部急狹成長約8毫米鉤狀的距,距端2淺裂。雄蕊5,花絲線形,上部略擴大,花葯卵球形,頂端鈍;子房紡錘形,直立,具短喙尖。蒴果線狀圓柱形,長3-3.5厘米。種子多數,近圓球形,褐色,光滑。花期7-9月。
生長環境
多生於山岩濕地。分布貴州、江西等地。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消積,止痛。”
附註
藝林鳳仙花I.yilingiana,花常1-3朵排成總狀花序,距先端不裂;產於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