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冬菜,中藥名。為爵床科植物四子馬藍Strobilanthes tetraspermus的全草。分布於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西藏等地。具有疏散風熱,活絡,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瘡癤腫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岩冬菜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爵床科
- 屬:黃猄草屬
- 種:四子馬藍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別名
海椒七、赤腳大仙、拐腳草、槍花葯、綠豆青、狗肝菜、九頭獅子草、水甲花。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微苦,性寒。
歸經
歸肺、肝、胃經。
功效
疏散風熱,活絡,解毒。
主治
風熱感冒,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瘡癤腫毒。
相關配伍
1、治風熱感冒:四子馬藍全草15g,鴨跖草15g,一支黃花、黃荊葉、蔥白各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風濕骨痛:海椒七、牛膝、方筋骨草、箭桿風、九節風、豨薟草各12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熏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纖細草本。莖通常匍匐,稀直立。葉對生;具柄;葉片卵形至橢圓形,長1.5-5cm,先端鈍或稍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具淺鋸齒。花少數集生成短穗狀花序;苞片葉狀至倒卵形或匙形,被短柔毛;小苞片條形,長約4mm;花萼5深裂,裂片條形,長5-7mm;花冠淡紫色,長12-23mm,花冠筒稍彎曲,外面被毛,內有長曲柔毛,冠檐5裂,裂片近圓形,先端微凹;雄蕊4,二強,花絲基部有膜相連,有1退化雄蕊殘跡。蒴果棒狀,長7-10mm,近頂端有微毛。種子4顆,具微毛。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石上或陰濕草地。分布於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西藏等地。
性狀鑑別
乾燥全草全體呈暗綠色,長20-60cm。莖四棱形,徑約3mm-5mm,分枝漸細;表面具縱直細紋,節明顯,稍膨大,節間長3-5cm;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小空心。葉對生,多已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開後呈卵形或橢圓形,長1.5-5cm。枝頂有短穗狀花序,花多已脫落。氣微,味淡。以葉多、少破碎者為佳。
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清熱解表。治風熱感冒,瘡癤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