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優527是一種雜交水稻,是由岡46A與蜀恢527 雜交而成。該品種屬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平均147.5天,比對照汕優63長0.4天。株高118.7厘米,莖稈粗壯。株葉形態好,葉色淡綠,苗期繁茂性好。
基本介紹
- 界:植物界
- 屬:稻屬
2005年福建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11,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2003年國家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04,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2000年四川審定,編號:川審稻110號,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2000年貴州審定,編號:黔品審229號,產量表現,特徵特性,栽培技術,
2005年福建審定,編號:閩審稻2005011
特徵特性
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7.3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1.4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櫱力中等偏弱,穗大粒多,後期轉色好。株高107.1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93萬,穗長24.7厘米,每穗總粒數137.9粒,結實率79.12%,千粒重29.0克。兩年抗稻瘟病鑑定綜合評價為中感(MS)稻瘟病。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79.5%,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2.6%,粒長6.5毫米,長寬比2.6,堊白率78%,堊白度25.9%,透明度2級,糊化溫度4級,膠稠度34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1.1%,蛋白質含量9.7%。
產量表現
2002年參加晚稻A組區試,平均畝產440.3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64%,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85.6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73%,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9.9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84%。
栽培技術
要點:適期播種,稀播種,培育多櫱壯秧;秧齡35天左右,畝插1.5叢左右,插足基本苗5萬苗以上。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早攻促早發,增加有效穗,夠苗及時拷田,控制無效分櫱,提高成穗率和結實率。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岡優527屬晚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1天,分櫱力中等偏弱,穗大粒多,結實率略低,後期轉色好,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2003年國家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04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平均147.5天,比對照汕優63長0.4天。株高118.7厘米,莖稈粗壯。株葉形態好,葉色淡綠,苗期繁茂性好。主莖葉片數16-17葉。分櫱力中等,每畝有效穗15.7萬,穗大粒重,穗長25.5厘米,平均每穗總粒數169.7粒,結實率82%,千粒重30克。抗性:稻瘟病3.5級(變幅0-7),白葉枯病8級(變幅7-9),褐飛虱7級(變幅7-7)。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2.6%,長寬比2.6,堊白率67.8%,堊白度15%,膠稠度45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0.9%。
產量表現
1999年參加長江流域中秈遲熟組區試,平均畝產622.7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48%,達極顯著水平;2000年續試平均畝產572.5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45%,達極顯著水平;2001年參加生產試驗,長江上游片區平均畝產648.8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01%,長江中下游片區平均畝產556.9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79%。
栽培技術
要點:1、適時早播,增育多櫱壯秧,秧齡40天左右,秧田畝播種量10公斤;2、合理稀植,插足基本苗。畝基本苗9-10萬,插植方式為5×8寸,可採用(5+9)×4.5寸寬窄行插植;3、合理施肥,重底早追。底肥占60%,櫱肥占30%,穗肥占10%。一般畝施氮量10公斤左右,氮、磷、鉀比例為1:0.5:0.5;4、水漿管理。淺水栽插,深水護秧,薄水分櫱,濕潤灌溉,夠苗曬田或晾田;5、及時防治病蟲。重點防治稻薊馬、螟蟲、稻苞蟲及稻瘟病。
制種技術要點:岡46A穗型較大,穗層整齊,異交習性好;交本比較高大,穗大花粉多。1、中稻夏制,葉差8.0左右,宜父母本同時抽穗;2、行比2:14-16,母本株行距一般3×5寸,插雙株;3、“九二O”宜母本見穗15%開始使用,40%時重噴,隨後隔天再補,畝總劑量為15-17克,前輕、中重、後補。
審定意見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中秈遲熟三系雜交稻組合,熟期與對照汕優63相仿,產量高,米質中等,中感稻瘟病、不抗白葉枯病及褐飛虱。適宜在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安徽、上海、江蘇省的長江流域(武陵山區除外)和雲南、貴州省海拔1100米以下以及河南省信陽、陝西省漢中地區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2000年四川審定,編號:川審稻110號
特徵特性
該品種全生育期149.l天,比對照汕優63長0.7天。主莖葉片數17葉,葉鞘、葉舌、節環、穎尖紫色,劍葉較長大,葉角較小,落色正常。苗期繁茂性好,分櫱力中等。株高118厘米左右,穗長25.5厘米,畝有效穗14.16萬,穗平著粒160-180粒,結實率86%左右,千粒重29.5克,糙米率82.0%,整精米率43.4%,米粒長6.4毫米,長寬比2.5,堊白度6.3%,膠稠度38毫米,直鏈澱粉21.9%。抗性鑑定,葉瘟2-6級,頸瘟5-7級。
產量表現
省區試1998年畝產553.3公斤,比對照增產6.53%;1999年畝產593.85公斤,比對照增產9.53%,連續二年居首位,兩年平均畝產力3.58公斤,比對照增產8.06%。省生產試驗,1999年5點平均614.56公斤,比對照增產9.28%。
栽培技術
適時早播,培育多櫱壯秧。合理稀植,栽足基本苗。畝穴數1.2-1.4萬,基本苗9-10萬。合理施肥,重底早追,增穗增粒。畝施純N8-11公斤(川東南肥力高的冬水田,不直超過7公斤),N、P、K搭配,切忌中後期施N。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櫱。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我省汕優63種植區的各類土壤類型田塊種植。·
2000年貴州審定,編號:黔品審229號
品種來源:該組合由四川農業大學水稻所用自育的不育系岡46A與自育的強優恢復系蜀恢527配組而成;1999年貴州省種子總站引進,屬於中秈遲熟組合。
產量表現
19999~2000年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587.5kg,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3%;200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8.6kg,比綜合對照(汕優63、K優5號和汕優多系1號的平均值)增產8.9%。
特徵特性
生育期153.7天,比汕優63遲熟1.0天,株高108.5cm,有效穗15.53萬/畝,穗實粒數121.6粒,抗寒性好,結實率76.7%,分櫱力中等,葉鞘、穎尖為紫色,劍葉較寬大,抗性與汕優63相當,米質較好,食味品質經專家鑑定綜合評分為18.5分(對照汕優63為18分)。
栽培技術
適時播種,採用旱育秧和兩段育秧育壯秧;合理密植,畝栽l.2~1.4萬穴,畝基本苗9~10萬較適宜;一般肥力畝施純N 8~10kg,肥力高的冬水田,畝施純N不超過7 kg;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宜種植地區:可在我省海拔1100米的以下的水稻適宜地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