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塆村村民委員會是2004年廢除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陰塆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Shānyīnwā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廢止年份:2004
- 性質:歷史地名
山陰塆村村民委員會是2004年廢除的地名。
山陰塆村村民委員會是2004年廢除的地名。地名含義以駐地得名。歷史沿革2004年12月13日,村規模調整後由原山陰嶺村、山陰塆村、西金塢村合併為新的“莪山民族村”。1...
西金塢村村民委員會 西金塢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駐地得名。歷史沿革 2004年12月13日,村規模調整後由原山陰嶺村、山陰塆村、西金塢村合併。
塆地 塆地,以地形命名。因鄉民在此一山溝中的平地上建房定居,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至1957年屬三陽區;1958人民公社化時屬祁家大隊;1984年撤大隊為村委會後屬祁家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地名含義 “塆”山溝中的小塊平地,“地”指土地 。
相傳該居民點曾經人丁興旺,人口最多時有千人,故名。地名含義 “千”指數量,“塆”指依山而建的居民點。歷史沿革 該居民點設立於道光年間,清朝時期屬同義里。民國時期屬張武鄉。解放初期屬石鎮區。1957年後屬向陽4社。1958年後屬湯家塆大隊。1985年屬湯家塆村村民委員會。2010年搬出,今無人居住。
老店村民委員會,因其境內一自然塆而得名。地名含義 “老店”指自然塆名。歷史沿革 1949年屬隨縣萬家店區管轄;1956年屬淅河區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老店大隊,屬淅河公社萬店管理區管轄;1961年恢復區制,屬於淅河區萬店公社;1963年淅河、萬店分設區,屬萬店區萬店公社管轄;1975年撤區並社,屬於萬店公社...
斷氣塆,以地理環境命名。該居民點後有一座山,高而陡,行人上山苦難,故名。地名含義 “斷氣”指上山困難,“塆”指依山而建的居民點。歷史沿革 該居民點設立於清朝晚期,清朝時期屬同義里。民國時期屬張武鄉。解放初期屬石鎮區。1957年後屬高峰1社。1958年後屬張家咀大隊,1985年後屬張家咀村村民委員會。2006...
壋兒塆,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壋兒”指地形,“塆”指依山而建的居民點。歷史沿革 該居民點設立於清朝末年,清朝時期屬同義里。民國時期屬金潭鄉。解放初屬月明鄉和江家沖鄉。1956年屬光榮4社。1959年屬土地崗大隊。1976年屬三水田大隊。1979年屬土地崗大隊。1984年屬土地崗村民委員會。2007年搬出,...
岳小塆是河南省的地名,明嘉靖年間岳姓居民遷此塆旁建村,故名。地名含義 以姓氏而得名。歷史沿革 明嘉靖年間建村。1912年至1949年3月先後歸桿約、金欄鄉第劉保;1949年4月屬楠桿區;1958年8月歸魏塆大隊;1983年7月屬竹竿鄉,歸魏塆村民委員會;1995年屬楠桿鎮,歸魏塆村民委員會;2006年因居民戶數少...
陳大塆是河南省的地名,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陳姓居民遷此建村,故名。地名含義 以姓氏而得名。歷史沿革 清道光年間建村。1958年歸馬堰大隊,屬楠桿公社;1983年7月,馬堰村民委員會析置樊塆村民委員會,歸樊塆村民委員會,屬楠桿鄉;1995年撤鄉改鎮,歸樊塆村民委員會,屬楠桿鎮;2008年因居民戶數少...
燕子塆村民委員會,以境內居民點“燕子塆”名稱而派生命名。地名含義 “燕子塆”指境內居民點的名稱;“村民委員會”指民眾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區,屬淅河區管轄;1956年2月小鄉合併為大鄉,屬淅河區金屯鄉管轄;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命名為金屯十一大隊,屬先鋒公社管轄;1958年11月屬淅河公社管轄...
華家塆村民委員會,以境內居民點“華家塆”名稱而派生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華家塆”指境內居民點的名稱;“村民委員會”指民眾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區,屬淅河區管轄;1956年2月小鄉合併為大鄉,屬淅河區魏崗鄉管轄;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命名為魏崗二大隊,屬先鋒公社管轄;1958年11月屬淅河...
於是塆里人把此塆改名大房塆,故而得名。“大房”即兄弟中排行老大,“塆”即居民點。1984年全縣開展調整區、鄉、鎮設定工作,改大隊為村,隸屬於田南仲村,2020年11月四望鎮行政村布局調整,經市政府批覆,撤銷田下垸村村民委員會和田南仲村村民委員會,設立三田村村民委員會,隸屬於三田村。
故名。地名含義 “江”指江姓居民,“下”指方位,“塆”指依山修建的居民點。歷史沿革 該居民點設立於清朝末年,清朝時期屬廣聚里。民國時期屬雷程鄉。解放初屬雷店區。1956年後屬飛躍高級社。1958年後屬飛躍大隊。1975年後屬大文沖管理區。1984年後屬飛躍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搬出,今無人居住。
南小塆是河南省的地名,清初部分梁姓居民從南梁塆遷出,位置在南,又重建一塆,因居民戶數較少,故名。地名含義 以所處方位及規模而得名。歷史沿革 清初建村。1912年至1949年3月先後歸桿約、金欄鄉第劉保;1949年4月屬楠桿區;1958年8月歸魏塆大隊;1983年7月屬竹竿鄉,歸魏塆村民委員會;1995年屬楠桿鎮...
該居民點位於中部,故名。地名含義 “中”指方位,“河”指河流,“塆”指依山而建的居民點。歷史沿革 該居民點設立於清朝晚期,清朝時期屬同義里。民國時期屬張武鄉。解放初期屬石鎮區。1957年後屬高峰1社。1958年後屬張家咀大隊,1985年後屬張家咀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搬出,今無人居住。
李新塆 李新塆是河南省地名,以姓氏及建村時間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1972年修建五嶽水庫時,李姓人遷來此地建塆的,故取名叫李新塆。歷史沿革 1972年建村,屬馬畈人民公社周塆生產大隊管轄。1975年從馬畈人民公社劃出,屬羅陳人民公社周塆生產大隊。1983年4月,屬羅陳鄉周塆村民委員會管轄。1995年因變遷消失。
下塆子寨是雲南省的地名,以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徵得名。歷史沿革 得名時間不詳。1952年屬魯甸縣第七區嵩屏鄉轄;1958年屬水磨公社嵩屏管理區轄;1962年屬水磨區嵩屏公社轄;1969年屬水磨公社嵩屏大隊轄;1984年屬水磨區嵩屏鄉轄;1989年屬鐵廠鄉嵩屏村公所轄;2000年屬鐵廠鄉嵩屏村民委員會管轄;2006年屬水磨...
屬北向店人民公社。1961年屬北向店區。1962年復屬北向店人民公社。1975年從北向店人民公社劃出,屬紅旗台人民公社黃崗生產大隊,屬之管轄。1976年黃崗生產大隊劃出,屬陳大塆生產大隊。1983年4月,屬紅旗台鄉陳大塆村民委員會。1983年5月,紅旗台鄉更名為臥龍台鄉,屬之管轄。1994年因變遷消失。
截至2011年末,陶家河鄉轄陶家河、楊河、胡垸、嚴坳、英太寨、塔崗、樺溝、閔畈、占河、夏河、高沖、長崗12個村民委員會和先鋒寨林場。截至2021年10月,陶家河鄉轄12個行政村:楊家河村、胡家塆村、陶家河村、嚴家坳村、英太寨村、塔耳崗村、樺樹溝村、閔家畈村、詹家河村、長嶺崗村、高家沖村、夏家河...
小坪塘是河南省地名,以規模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在清末民初,程尤珠從坪塘本隊來到小坪塘開始建房住居,後來又增加兩戶遂成一個小塆,又因它是坪塘本隊發展而成的,規模又較小,故得名小坪塘。歷史沿革 清末民初建村。1949年1月屬光山縣文殊區。1949年7月屬第六區文殊區。1951年屬十二區文殊區。1957年屬...
截至2011年末,苦竹鄉轄苦竹口、柳塘、呂世貴、楊志谷、七里畈、鄭友、張享堂、塔木橋、余塘嶺、徐碾、安山、後山鋪、石堰、養馬嶺、梅獅嶺、小溪、牛牧山、油鋪街、柳新屋、彈子嶺、紅蘇、紅花寨、烏珠尖、中垸橋、下垸畈、老祖26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21年10月,苦竹鄉轄25個行政村:安山村、養馬嶺村、...
2011年末,晏河鄉轄晏河、河棚2個居民委員會,晏河、韓畈、尤西沖、管圍孜、程山、付店、河川、秦窪、萬灣、劉畈、詹堂、潘畈、徐灣、熊畈、河棚、帥窪、楊坳、許窪、李畈、李灣、敖窪、胡樓、楊帆2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個居民小組、467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晏河鄉下轄2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截...
黃百山是河南省的地名,以姓氏得名。地名含義 解放初期,黃姓在此建村,故名。歷史沿革 1941年屬新生鄉第六保。1948年屬新生區。1951年屬二區楊塆鄉。1958年屬東風公社楊塆大隊。1962年屬伏山公社楊塆大隊。1974年屬汪崗公社楊塆大隊。1983年屬汪崗鄉楊塆村民委員會。2013年3月屬汪崗鎮楊塆村民委員會。現已...
1959年屬城郊人民公社。1961年屬城郊區。1962年復屬城郊人民公社徐寺大隊。1975年7月從城郊人民公社劃屬十里廟人民公社李堰塆生產大隊。1983年4月屬十里廟鄉李堰塆村民委員會。1994年12月30日屬十里鎮李堰塆村民委員會。1995年因變遷消失。地名含義 因早年陳氏在此居住,地勢較高,故得名陳高頭 。
該居民點位於上溝,溝長約七里,故名。地名含義 “上”指方位,“七里”指長度,“溝”指山溝。歷史沿革 該居民點設立於鹹豐年間,清朝時期屬同義里。民國時期屬張武鄉。解放初期屬石鎮區。1957年後屬向陽4社。1958年後屬湯家塆大隊。1985年屬湯家塆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搬出,今無人居住。
丁子崗 丁子崗是河南省的地名,以姓氏命名。地名含義 北臨黑河。明末傅姓始居,名傅家二塆。清乾隆年間丁姓遷此,易今名。歷史沿革 1941年屬新生鄉第十八保。1948年屬新生區。1951年屬八區黑河鄉。1958年屬鋼鐵公社黑河大隊。1962年屬達權店公社黑河大隊。1983年屬達權店鄉黑河村民委員會。現已消 失。
1951年屬四區北向店區。1955年屬城關區楊墩中心鄉。1958年屬星火人民公社大張塆大隊。1958年11月屬新弦人民公社胡圍孜管理區。1959年撤銷新弦人民公社,屬北向店人民公社。1961年北向店區。1962年屬北向店人民公社。1975年劃屬楊墩公社大張塆大隊。1983年4月,屬楊墩鄉大張塆村民委員會管轄。1994年因變遷消失。
利用河岸岸石基地,修建一座娘娘廟,後來周末一些民眾常來此廟拜佛求兒求女,1975年修建簡易公路,新建一居民點,故名。地名含義 “求子岩”指岩石名。歷史沿革 該居民點設立於1975年, 1975年屬新生3大隊。1976年屬陶坊3大隊。1984年屬赤水沖村村民委員會。2010年和旁邊的居民點合併。
隸屬沐浴區。1958年8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時屬沐浴公社“木林大隊”。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為區至1974年,歸沐浴區“木林大隊”管轄。1975年撤區並社,劃歸新成立的龍門公社所轄。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區建制時,改為龍門鎮;同年改“大隊”為“村民委員會”,歸木林村管轄。1987年該地名廢止。
地名含義 “葉”指姓氏,“上屋”指建在高處的居民點。歷史沿革 清代屬新城鄉。1946年屬黃新鄉。1949年屬獨山區。1958年屬東方紅人民公社鄭塆大隊。1961年屬獨山區鄭塆大隊。1975年屬獨山人民公社鄭塆大隊。1984年2月屬獨山區鄭塆村民委員會。1987年10月屬長嶺鄉鄭塆村民委員會。1994年搬出,至今無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