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農22號是山東農業大學,用Ta1(Ms2)小麥輪選群體選育的半冬性小麥品種,由山東農業大學申報。2011年11月18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1013。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農22號
- 界:植物界
- 科:禾本科
- 屬:小麥屬
- 種:普通小麥
- 品種:山農22號
國審麥,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要點,審定意見,皖麥,審定編號,申請人,育種人,品種來源,特徵特性,抗性表現,品質表現,產量表現,栽培要點,適宜區域,
國審麥
特徵特性
半冬性晚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石4185晚熟2天左右。幼苗半匍匐,葉片寬大,分櫱力強,成穗率中等。區試田間試驗記載越冬抗寒性好。返青起身後葉直立,株葉型好。株高80厘米,株型鬆散,旗葉上舉,通透性好,葉功能期長,莖葉蠟質重。莖稈有彈性,抗倒性中等,高水肥地有倒伏風險。抽穗成熟晚,熟相一般。穗層整齊,穗層厚。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畝穗數40.5萬穗、穗粒數37.2粒、千粒重40.0克。抗寒性鑑定:抗寒性較差。抗病性鑑定:高感條鏽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葉鏽病、紋枯病。2010年、2011年品質測定結果分別為:籽粒容重812克/升、812克/升,硬度指數68.4(2011年),蛋白質含量12.99%、13.02%;麵粉濕麵筋含量27.6%、27.1%,沉降值31.5毫升、27.2毫升,吸水率59.8%、59.2%,穩定時間8.0分鐘、6.4分鐘,最大抗延阻力448E.U,361E.U,延伸性120毫米、126毫米,拉伸面積72平方厘米、62平方厘米。
產量表現
2009~2010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29.3千克,比對照石4185增產9.0%;2010~2011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85.3千克,比對照良星99增產4.5%。2010~2011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8.8千克,比對照石4185增產7.1%。
栽培要點
1.適宜播種期10月5~10日,高水肥地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5萬苗,中等地力每畝適宜基本苗14萬~18萬苗。2.加強中後期管理,預防倒伏。3.注意防治條鏽病、白粉病。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高中水肥地塊種植。
皖麥
審定編號
皖麥2015002
申請人
山東農業大學
育種人
山東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
Ta1(Ms2)小麥輪選群體
特徵特性
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越冬期抗寒性好,葉色深綠,株型較鬆散。分櫱力較強,成穗率較高。穗長方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2011-2012、2012-2013兩年度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84厘米、畝穗數39.8萬、穗粒數36.5粒、千粒重38.6克。全生育期228天左右,比對照品種(皖麥50)遲熟2天。
抗性表現
經安徽農業大學接種抗性鑑定,2012年中感白粉病(6級)、中感赤霉病(平均嚴重度3.20)、感紋枯病(病指54);2013年中感白粉病(6級),中感赤霉病(平均嚴重度3.30),感紋枯病(病指42)。
品質表現
經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2012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28克/升,粗蛋白(乾基)14.94%,濕麵筋32.0%,麵團穩定時間13.2分鐘,吸水量59.6毫升/100克粉,硬度指數68.6;2013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08克/升,粗蛋白(乾基)13.04%,濕麵筋28.2%,麵團穩定時間16.9分鐘,吸水量59.2毫升/100克粉,硬度指數70.3。
產量表現
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1-2012年度區域試驗畝產503.1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4.42%(顯著);2012-2013年度區域試驗畝產504.7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9.80%(顯著)。
2013-2014年度生產試驗畝產576.00公斤,較對照品種皖麥52增產4.20%。
栽培要點
1、播期:一般淮北地區適宜播期為10月8-15日;2、密度:每畝基本苗12-15萬。3、施肥:一般畝施純氮16公斤、五氧化二磷8公斤、氧化鉀8公斤,提倡增施有機肥。4、灌水:遇旱於冬前澆足越冬水、拔節期追肥澆水、開花至灌漿初期澆水。5、除草:小麥3-4葉期,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時及時化除。6、病蟲害防治:孕穗期至灌漿期一噴三防。7、注意事項:要因地制宜調節密度,既要保證有足夠的群體,也要防止群體過大導致倒伏。
適宜區域
淮北區和沿淮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