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農19

山農19

山農19是選育單位:山東農業大學,用品種(83(3)-113/1604)F3//886059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2010年12月13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000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農19
  • :植物界
  • :禾本科
  • :小麥屬
  • :普通小麥
  • 品種:山農19
國審麥2010005,魯農審2007047號,

國審麥2010005

特徵特性:半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對照新麥18早熟1天,比周麥18早熟1.9天。幼苗半直立,分櫱力較強,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拔節早,春生分櫱較多,兩極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差。株高86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旗葉平展細長、深綠色。莖稈彈性好,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層厚,穗多,穗小。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近圓形、均勻,飽滿度一般,黑胚率偏高。2008年、2009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穗數42.8萬穗、44.2萬穗,穗粒數30.7粒、31.8粒,千粒重43.8克、40.3克,屬多穗型品種。接種抗病性鑑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條鏽病、葉鏽病、白粉病和紋枯病。區試田間試驗部分試點高感條鏽病、葉鏽病、白粉病、紋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別測定混合樣:籽粒容重784克/升、781克/升,硬度指數67.0、67.7,蛋白質含量13.94%、13.93%;麵粉濕麵筋含量31.1%、30.8%,沉降值27.8毫升、33.2毫升,吸水率60.6%、61.0%,穩定時間1.9分鐘、2.4分鐘,最大抗延阻力168E.U、274E.U,延伸性153毫米、166毫米,拉伸面積38平方厘米、66平方厘米。
山農19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9.0kg,比對照新麥18增產2.5%;2008~2009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24.0kg,比對照新麥18增產4.4%。2009~2010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3.9kg,比對照周麥18增產3.1%。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種期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8萬~22萬苗。注意防治條鏽病、葉鏽病、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南陽、信陽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東部倒春寒頻發地區種植應採取調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預防倒春寒。

魯農審2007047號

特徵特性
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生育期238天,與魯麥21號相當;株高72.4厘米,株型較緊湊,較抗倒伏,熟相好;畝最大分櫱108.6萬,畝有效穗39.3萬,分櫱成穗率36.2%;穗粒數35.2粒,千粒重38.7克,容重767.9克/升;穗型紡錘,長芒、白殼、白粒,硬質,籽粒較飽滿。抗旱性較好。2007年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鑑定結果:慢條鏽病,高抗稈銹和紋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2006-2007年生產試驗統一取樣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測試:籽粒蛋白質12.2%、濕麵筋29.1%、沉澱值22.7ml、吸水率60.5ml/100g、穩定時間3.4min、麵粉白度75.4。
產量表現
該品種參加了2004-2006年山東省小麥品種旱地組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448.31公斤,比對照品種魯麥21號增產2.96%。2006-2007年旱地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9.49公斤,比對照品種魯麥21號增產7.34%。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播期10月上旬,適宜基本苗每畝15萬。
審定意見
在全省旱肥地塊種植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