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簡介,歷史沿革,全市概況,經濟發展,城市建設,自然氣候,人口資源,交通運輸,土地資源,水利資源,礦藏資源,旅遊資源,名人,起源姓氏,歷史諸侯國,柿餅起源地,鐵路簡介,
河津市簡介
目錄
歷史沿革
全市概況
經濟發展
城市建設
自然氣候
人口資源
交通運輸
土地資源
水利資源
礦藏資源
旅遊資源
黃河龍門
河津名人及河津籍名人
春秋時期
西漢時期
隋朝時期
唐朝時期
近 代
河津歷史上的人物
起源於河津的姓氏
河津歷史上存在過的諸侯國
皮氏國
耿國
冀國
韓國
“柿餅”一詞的起源地
跨越黃河龍門的鐵路
歷史沿革
全市概況
經濟發展
城市建設
自然氣候
人口資源
交通運輸
土地資源
水利資源
礦藏資源
旅遊資源
黃河龍門
河津名人及河津籍名人
春秋時期
西漢時期
隋朝時期
唐朝時期
近 代
河津歷史上的人物
起源於河津的姓氏
河津歷史上存在過的諸侯國
皮氏國
耿國
冀國
韓國
“柿餅”一詞的起源地
跨越黃河龍門的鐵路
展開 河津市地處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隅。南有台地與萬榮毗連,北枕呂梁山與鄉寧接壤,東連汾水與稷山毗鄰,西隔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汾河橫穿中部而過,形成平坦而肥沃的 河谷盆地。地形自北向南呈兩端高中向低的馬鞍狀。河津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位置優越,人民勤勞。河津人具有爭強好勝,勇為人先的性格特點,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社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全市南北長35千米,東西寬27.5千米,總面積593平方千米。全市共轄2個街道辦事處、2鎮、5鄉,148個行政村,總人口389352人。城區街道辦、清澗街道辦、樊村鎮、僧樓鎮、小梁鄉、柴家鄉、趙家莊鄉、下化鄉、陽村鄉。
歷史沿革
1.(夏)帝不降三十五年 ,殷侯上甲微滅皮氏國 (又叫皮氏部落)。 2.河津市,古稱耿。公元前1525年商祖乙曾遷都河津。 3.次年,商祖乙封弟弟祖丙於耿,建立嬴姓耿國。 4.西周建立後,滅商耿,封周室族人於耿,再次建立耿國,為姬姓耿國。 5.公元前611年春秋時期,晉獻公滅耿,把耿地賜給大夫趙夙為采邑。 6 .戰國時,邑地屬魏國皮氏。 7.公元前211年,秦置皮氏縣,屬河東郡(今運城市)管轄。 8.漢天鳳元年(公元14年)更名延平縣。 9.東漢時復為皮氏縣。三國時屬平陽郡(今臨汾市)管轄。 10.北魏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改為龍門縣, 11.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為河津縣,因境內有黃河和禹門口而得名。 12.公元1994年1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全市概況
全市總面積593.1平方公里,人口38.9萬,其中城鎮人口18.2萬人,分為2鎮5鄉2個街道辦事處。全市東西寬27.5千米,南北長35千米,全市總面積593平方千米。 河津山奇水秀。數萬年滄海桑田,天造地設出人間奇景:黃河峽谷山崖壁立,水勢洶 涌,驚濤折岩,龍門、石門形如門闕,船行其中有驚無險,可與長江三峽相媲美,黃河三門游已波列入國際旅遊熱線。瓜峪清幽,萬泉跳殊,雖處工業區而不聞喧鬧,雖盛夏而不知暑熱。幾千年社會衍進,河津人民運用白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境內現存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20多處,麟島上真武廟的紅牆藍瓦處於綠樹掩映之中,殿坡棧道依山勢而上下,亭台樓閣隨地形而參差,琉璃廟建築奇巧,金碧輝煌;高廟人初之祖,遐爾聞名;鎮風塔的回音似鳥鳴;薛仁貴寒窯雄距虎崗;卜子夏墓,司馬遷墳,王通彈琴山,王績隱居洞,古樸神秘各有千秋。禹門口鋼桁鐵路橋,懸索公路吊橋,斜拉鋼絲橋,圓拱石橋,小半徑高層引橋,五橋並架一處,世界奇觀,加上禹鑿龍門的優美傳說,使得河津這塊風水寶地更加瑰麗多姿,讓人悠然神往。 河津人才輩出。春秋時晉國上大夫郤缺夫妻相敬如賓為人稱道,河津別名“如賓鄉”即源於此。隋代大儒王通,調教授徒,造就了盛唐十名宰相。初唐四傑之首的大詩人王勃,一篇《滕王閣序》千古傳誦。名將薛仁貴屢立戰功,唐太宗欣喜地說;“朕不喜德遼東,喜得彪將”。明代大理學家薛瑄是“河東學派”的締造者。辛亥革命首義太原的總司令姚以價、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其武皆生於河津,都有過他們的輝煌。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河津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和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奮力拚搏,紮實工作,使古耿大地發後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濟發展步伐增長逐步加快,綜合實力不斷加強。截止2008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9787元,比上年增加8135元,增長3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30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356元,增長7%。
城市建設
近年來河津市堅持大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緊緊圍繞發展這一主題,大力實施“東延、西拓、北移”城市擴展戰略,先後建設了一批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城建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城區面積由8平方公里發展到2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5.3萬人增加到18.2萬人,城市綠化覆蓋率由12%增加到33.8%,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由21平方米增加到36.4平方米,城市路燈由1000多盞增加到10001盞,城市化率由於14%增加到45%,形成了新耿區和龍門區兩位一體的區域中心城市框架。 河津市城區布局分為南部【新耿區】與北部【龍門區】。新耿區:河津市原舊城區,規劃為河津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發展軸線以新耿街為主軸,振興路和健興路為次軸。通過城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貿中心、體育中心、科技中心等的構建形成完善的城市中心體系。 龍門區:國家級鋁電工業基地,城市發展軸線以七號路為主軸,晉鋁路(12號路)和站前路為次軸。龍門區用地布局主要分為生產區和生活區,城市的北部和西部為工業倉儲區,南部為生活區,工業區與生活區由防護綠帶相隔離。規劃期內在發展工業用地、居住用地的同時構建行政中心、商業中心、科教中心等城市中心繫雛形。
自然氣候
河津市于山陝高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涼溫潤,冬季寒冷多風,春夏多東南風,秋冬多西北風,全年平均氣溫13.5度左右,全年平均降水量544.9毫米左右,無霜期一般為200天左右。 地面蘊奇養秀,梧桐樹全國稀有,香椿樹香溢四海,翅果油為國家級保護樹種,平原綠化全國先進;各種中藥材200多種,龍門麻黃,藥材魁首;灰天鵝國內珍禽。水資源年總量3.27億立方米,人均占有近千方立方米,堪稱華北一顆明珠。
人口資源
2004年末,全市總戶數100433戶,總人口372193人。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195486人,女性人口176707人,人口出生率13.91‰,人口死亡率5.46‰,人口自然增長率8.45‰。 現狀人口規模:2009年全市總人口389352人,其中城市人口18.2萬人;2014年城市總人口21.7萬人,其中新耿區9.2萬人,龍門區12.5萬人。
交通運輸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河津市境內交通四通八達,水陸兩便。209國道縱貫南北,108國道橫穿東西。 三條運煤專線(龍虎公路、上山公路、上固公路)公路,晝夜車輛川流不息。稷西、萬蒼、東張三條公路幹線現已全面貫通。已實現鄉鄉村村通油路。黃韓侯鐵路(國家一級幹線)、侯(馬)西(安)鐵路貫穿全境,境內鐵路長28公里。G5京昆高速(侯禹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有河津東和西兩處出入口,吉縣至河津、河津至運城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建成後河津將形成兩條國道(108、209)兩條高速(G5、山西西縱高速)+幹線鐵路(黃韓侯、侯西 國家一級電氣化)的晉陝交通樞紐。
土地資源
河津市共有土地870154.3萬畝,其中農用地403484.4萬畝,含耕地35635.7萬畝,林地32385.1萬畝,園地14767.0萬畝,牧草地16.6萬畝,建設用地135678.0萬畝,含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5013.7萬畝,交通用地20664.3萬畝,未利用地229477.2萬畝,水域用地101514.7萬畝。
水利資源
河津市水資源較為豐富,是缺水的山西省和運城市的相對富水區,並且總體水質較好。 河津市市域內地表水屬黃河水系。黃河由市域的西部邊緣流過,蜿蜒約30km,為河津市最大的客水資源。市域內建有禹門口黃河提水大型水利工程,年總提水量約4億m3,服務于山西鋁廠、河津電廠等大型工業企業和河津、稷山、新絳三市(縣)數十萬畝的農田灌溉。 汾河千里東來齊腰橫貫,流經黃村鄉、柴家鄉、城關鎮和陽村鄉西入黃河,在市域流程22.3km,年徑流量平均14.5億m3。境內建有多處機電灌站。但近年來汾河斷流現象時有發生。 市域內泉水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紫金山南麓,自西向東,分布在遮馬峪、瓜峪、神峪等處,三峪總流量為0.268立方米,年經流量為940萬立方米。 河津市地下水除北西部儲量略小外,其餘地區較為豐富,優富者為近河近山地區,尤其是黃河灘90km2的優質水源地,曾被譽為“山西省的豐水寶地”。 北西部基岩山區,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為主,但由於受多年來煤炭開採的影響,已屬貧水區。山前傾斜平原區,地下水以孔隙水為主,屬中等富水區或富水區。黃河漫灘及階地區,地下水埋深淺,含水層厚,屬強富水區或極強富水區。 全市地下水年總補給量約為2.173億m3,年可開採量約為2.067億m3。豐富的水資源,為河津市市域經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證。
礦藏資源
河津市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有開採價值的有:煤炭、石英石、硫鐵礦、石灰石、鉀長石、耐火粘土等20多種礦藏。原煤儲量7億噸左右,煤田展布面積68公里,埋藏淺,開採易,多礦藏,地質儲量為7億噸左右,硫鐵礦探明的面積為8.3平方公里,儲量為2268萬噸。石灰石儲量在20億立方米以上。
旅遊資源
河津的湖潮村的汾河風光無比美麗!每年夏天吸引成千上萬的天鵝野鴨,吸引了無數 遊人,被譽為“觀年天堂”,河水清澈,有一年一度的捕魚會!河津有被載入《中國名勝辭典》的“魚躍龍門”-禹門口(大禹廟原址所在地),有“三箭定天山,灘留射雁名”的唐朝大將薛仁貴的寒窯,有孔子七十二賢之一卜子夏的墓祠,亦有代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成語“相敬如賓”的出處--清澗“如賓鄉”。其它古建築有:真武廟、高媒廟、抬頭廟(西嶽廟)、琉璃廟(玄帝廟)、原土廟舞台、樊村的明代舞台等,均在歷史、藝術、科學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古塔有:鎮風塔、汾陰塔、白虎塔(射雁塔),其中鎮風塔被稱為中國第五大回音古建築,它和樊村的明代舞台都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河龍門
黃河龍門是黃河的咽喉,位於河津與陝西韓城交界的黃河峽谷出口處。此處兩面大山,黃河夾中,河寬不足40米,河水奔騰破“門”而出,黃濤滾滾,一瀉千里。傳說這裡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稱禹門。人們所說的“鯉魚跳龍門”就是指這裡。黃河流經此地,破山巒而徑出,瀉千里而東流,據《名山記》載:黃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兩岸均懸崖斷壁,唯“神農”可越,故名“龍門”。龍門相傳為大禹治水所鑿
名人
春秋時期
卜子夏
西漢時期
司馬遷
隋朝時期
毋端兒
唐朝時期
王勃,薛仁貴 、薛訥、薛楚玉、薛嵩
近 代
董其武、姚以價
河津歷史上的人物
趙夙(春秋時期封於河津市)、郤缺(又叫冀缺)、郤芮
起源姓氏
耿姓 以地名為姓 商代有君王名祖乙,祖乙繼父河亶(DAN)甲,起初都城設在相地,即今河南省的內黃縣境。因內黃縣地處黃河下游,河水時有暴漲,河水一漲洪水泛濫,不僅大量莊園被沖毀,黎民百姓難得定居,生命財產時有淹沒的危險,就連帝王都城也朝不保夕,商王祖乙為此整日鎖眉不展,食寢不安,他身邊的賢臣巫賢子早已估摸到祖乙王的心事,於是便直言不諱地向他啟奏說:“君主之慮卑職早就洞察,無非是為都城之變遷而已!”祖乙王聽了甚是歡心地說:“賢相既然了解,就該為朕出謀定奪。”巫賢大臣坦然應曰“聞說西有耿地,位汾陰,那兒一 則物阜民順,二則非諸侯兵家瓜分之地,何不遷耿建都城。” 祖乙聞聽後思謀良久,不久便下了一道通令,把都城一舉從相地遷到耿地。即現在的山西河津市東南二十里的山王村。 而後,次年,由於河患,祖乙由耿遷至邢以後,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沒有跟隨他南遷,仍然留在了耿地,而將他的弟弟祖丙封於耿地(今天的山西.河津.山王村一帶),建立耿國並立祖丙為國君。耿國後人便以地名為姓 ,後來祖丙被尊奉為耿氏之祖,每年的臘月初五是祖丙誕辰,為紀念這位氏祖,擺設柿餅(“柿餅”一詞在晉南發音:SI BING,有思念祖丙的意思 ). 以國為姓 周朝建立後耿國滅亡,周室封同姓人再次於耿(今山西.河津.山王一帶),重新建立耿國,是為姬姓耿國,春秋時(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滅耿,原耿國公室後裔逃往他國,以國為姓,是為耿姓。 冀姓 冀(Jì)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國名為氏。相傳唐堯的後代,在西周時有被封在冀國(今山西省.河津市一帶)的,後來,冀國被虞國所滅,冀國的公族後代遂以原國名命姓,稱冀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晉獻公滅掉了虞國,冀遂成晉邑。後來晉國大夫郄芮因迎立晉惠公有功,被封於冀,世稱冀芮。他的子孫以封邑命姓,稱冀姓。
歷史諸侯國
皮氏國
皮氏國,夏時期由古皮氏部落建立的諸侯國,後被殷後微(上甲微)所滅,其範圍大約在陽村鄉太陽村東南。
耿國
耿國(公元前1526-公元前661)原是商朝的附庸國,這裡所說的耿國包括了兩個時期:商時期的嬴姓耿國和西周時期的姬姓耿國。 商朝時期 公元前1525年,商朝第七世、第十四帝王、成湯5世祖孫--祖乙,把國都從從相地(今河南省的內黃縣)遷到耿地(今山西省.河津市),次年由於河患,再次將國都遷到了刑地,(最後一次遷到了庇(念:PI)自從商祖乙遷都後,將他的弟弟祖丙封於耿地,建立耿國,並立祖丙為國君。 西周時期 周朝建立後,耿國滅亡,周室封同姓人於耿(今山西.河津.山王一帶),再次建立耿國,是為姬姓耿國,春秋時(公元前661年),被晉獻公所滅。
冀國
冀國,是西周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周武王把堯的後裔封於冀國(今山西省河津市一帶), 晉獻公十九年,即公元前658年,晉國向虞國求假道而討伐虢國。晉國大夫荀息的致虞國求假道書中提到,先前冀國入侵虞國,晉國幫助虞國擊敗了冀國。荀息指出,不久前虢國侵犯晉國,所以晉國有請虞國同意假道。 在此年之後,冀國悄無聲息地被晉國吞併,《春秋》經傳都沒記載具體年份。冀地入晉之後,晉國君主將冀賜予大夫郤氏。
韓國
中國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的西周時期,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唐,號唐叔,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市東北。因在晉水,後改成晉,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市)。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柿餅起源地
柿餅【SHI BING 】,又叫耿餅。山西晉南方言(中原官話)又叫“思丙”(山西話、陝西話:柿"SHI"發"SI"音) 柿餅是人們比較喜歡食用的果品,甜膩可口,營養豐富,在晉南,特別是每逢過春節時候,家家戶戶都擺滿了柿餅,用來招呼客人,下面是柿餅一詞的來歷: 相傳祖乙由耿遷至邢以後,就將國都定在那裡,而將他的弟弟祖丙封於耿地(今天的山西、河津、山王村一帶),建立耿國並立祖丙為國君。後來的耿氏族人,尊祖丙為耿氏之祖,為紀念這位氏祖,每年的臘月初五祖丙誕辰,供祭祖丙時擺設柿餅,柿餅(思丙)這一詞漸漸的傳開了。 在山西省.河津市,種植著大量的柿子樹,當地的方言中,柿餅近似於“思丙”,有追思祖丙的意思。柿餅中的上品又叫做耿餅,起源於耿地,據《括地誌》中記載:“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國也”。另據《國家地名詞典、河津詞目專輯》中記,距河津城關鎮東南10公里的山王村,即是耿國國都所在地。
鐵路簡介
跨越黃河龍門的鐵路
侯西鐵路,自陝西西安至山西侯馬,是陝西和山西間的重要運輸通道。 侯西鐵路在西安與隴海鐵路、西康鐵路、神朔鐵路及包西鐵路相連,在侯馬與侯月鐵路相接。 侯西線從侯馬至閆良,全長288公里,分屬西安、太原兩個鐵路局管轄。其中西安局管段從禹門口至閆良213公里,太原局管轄從侯馬至禹門口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