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小河村隸屬於陽泉市郊區義井鎮,是著名紅色作家石評梅女士的祖籍地,山清水秀,民風樸實,文物古蹟、文化遺產豐富。 2003年首批被山西省命名為歷史文化名村。2007年6月9日被國家建設部、文物局授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 別名:小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
交通地理,經濟收入,景區建設,評梅景區,紀念展館,石家花園,關帝廟,觀音庵,

交通地理

小河村隸屬於陽泉市郊區義井鎮,位於城鄉結合部位,距市中心僅四公里,北與牡羊墅火車站相距一公里,南與太舊高速公路平定出口相距八公里,307國道在村西1.5公里通過,交通通訊十分便利。
小河村群山環繞、依坡建村、小河穿村而過。山勢高差使小河村的建築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山村街巷結構得以保持,許多古建築依然保留,一派古村落氣象。保持完整的石家花園,堪稱我國北方最具特色的大院民居文化,典型的代表了小河村的歷史文化名村的價值和品味。

經濟收入

小河村占地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640餘畝,現有662餘戶,純農人口1245人,非農人口1100人,1993年步入小康村行列,2006年經濟總收入3600萬元,人均收入3800元。

景區建設

評梅景區

石評梅塑像石評梅塑像
從2000年開始以石評梅展館為主線,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先後投資數千萬元,對展館古建築群落和配套工程進行修繕,並在2002年2月20日石評梅女士誕辰100周年,舉行了試開放儀式,石評梅展館免費對外開放。正式接待受教育者和遊客,收到良好經濟和社會效應,累計受教育者以達到十餘萬餘人次。
通過近年來的不斷建設,景區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具備開展國防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休閒度假、觀光旅遊,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好去處。
評梅景區現有對外開放景點有石評梅紀念館、石家花園、關帝廟、觀音庵、水上樂園等。

紀念展館

建於80年代初,1995年“石評梅紀念館 ”就被授予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榮譽;1999年被授予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的榮譽; 2008年被授予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榮譽。彭真委員長和王森浩省長於八十年代親筆題寫了“石評梅 紀念館”、“高君宇、石評梅展覽”。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紀念館分為三個展室:
第一展室以“尋求真實生命的戰士”為題,從參加反帝、反軍閥活動,從事女權運動,文學創作教育、教學等諸多方面生動介紹了評梅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並用濃墨重彩祥盡講述了她與高君宇聖潔淒婉的愛情故事;
第二展室以“親情、鄉情、友情”為題講述了評梅與故鄉,與友人那些娓娓動聽的故事,從另一方面謳歌了評梅高尚人格和那顆善良的心;
第三展室以緬懷評梅為題,以告慰英靈,啟迪後人;

石家花園

石家花園, 是陽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建築面積一萬餘平方米(主宅)。院中有窯洞65眼,起脊房112間,院中建一玲瓏剔透的小花園,石家花園因此得名。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坐落在村南口西山坡上,為古建築磚木結構,僅住宅面積1萬餘平方米,院中窯洞65眼,起背房112間。主宅院多,門多,台階多有70餘組400餘級台階似珍珠般把21個小院串聯在一起,使大院格局變化有序活而不亂;此院牆高院大,高樓門,深門洞,神秘摸測的通道;屋面是清一色的硬山式 石雕,磚雕,木雕三雕藝術精美絕倫;院中有園情趣依然。
石家花園的建築特點:
一、選址講究:石家花園,坐落在村南口西山坡上,坐西向東,背山面水,既可防風沙之侵蝕,又可納朝陽之瑞氣,既可疏宅第之污積,又可受泊水之潤澤。大院終年陽光燦爛;
二、呈階梯式布局:石家花園建於半山坡。從進院第一台階算起,要登76級台階才能到達大院最上面的正屋。大院由一組組小院組成,這些小院依山就勢,鱗次櫛比,氣勢恢弘;
三、院多、門多、台階多:石家花園主宅,由21個小院組成,大院有前後大門9座。小院間由72道過門相連。院中有院,院上有院。72道過門一開,院院相通,撲朔迷離如入迷宮;72道過門一關,個個小院自成一統,十分幽靜。70餘組300餘級台階似珍珠般把21個小院串在一起,使大院格局變化有序,活而不亂;
四、天井在中,四周合圍:石家花園,牆高院大,高門樓深門洞,其中的小院多為三進或兩進的三合、四合院。每個小院正面月台上為一明兩暗的窯洞三眼,月台下配以左右陪房。小院間有寬窄不一或彎或直的通道,曲徑通幽神密莫測;
五、屋面清一色的硬山式:石家花園,不論是寬大敞亮的過廳、倒座還是軒峻壯麗的前瞻、門樓,或是小巧別致的書房、繡樓、,其屋面為清一色的硬山式,充分顯示了明清時北方民居的建築特色;
六、“三雕”藝術精美絕倫:進入花園如進了藝術的殿堂。800餘件精美的石雕、磚雕、 木雕作品設計寓意深刻,造型翩翩如生,雕刻敲奪天工,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
磚雕磚雕
七、文人墨寶畫龍點睛:石家花園有許多匾額、楹聯點綴其間。“急功好義”、“樂善好施”、“福萁延疇”、“爽挹西山”等抬頭俯首皆可映入眼帘。這些墨寶無疑提高了這些民居的文化品位,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八、院中有院,情趣盎然:石家花園大院中專辟一處建有書房、繡樓、魚池、假山,又配以小橋、流水、翠柏、鮮花,專供家人休憩、讀書、撫琴、賞花,真是“院中有院,情趣盎然”;

關帝廟

關帝廟,始建於明崇禎八年的關帝廟中軸對稱一正兩廂,坐落在陡峭的山坡上,五組不同層次的殿宇,鱗次比,巍峨壯觀。廟旁的石勒廟遺址正在向人們講述著160多年前石勒射蟾那驚心動魄的故事。小河關帝廟始建於明崇禎八年,占地約2千平方米,是典型的中軸對稱式建築,它左挹桃河,右繞泊水,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殿疊院錯落有致,古樸翳巍偉壯觀。廟中主要建築從下往上有戲台、廟場、端門及鐘鼓二樓,南北精舍,過門無梁殿及左右配殿、文昌殿,蟲王殿,最高處為武聖殿,俗稱正殿,這些殿宇有卷棚式、有硬山式、歇山式、均飛檐挑角,舒翼若飛,雕樑畫棟,巍峨壯麗,充分展示了我國建築文化及道教文化的燦爛風貌。

觀音庵

觀音庵建在虎岩壁山崖上,崖托庵,庵依崖,典雅瑰麗,雄奇秀麗。觀音庵正殿不知建自何代,院中牌坊建於清嘉慶二十一年,靈官殿與送子觀音殿建於道光四年。觀音庵庵小佛眾,文化內涵十分豐富。
觀音庵“三修”而成。正殿“背山環水倚懸崖石洞上”,“據一村名勝創建久遠,不知仿自何代”,這是一修。當年,正殿前“道路蠶從林木陰翳”,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前1816 年)石君生寶(石氏七世祖之一)自籌資金建石坊一座,這是“二修”。八年後,即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 年),村民集資獻地南立其閣,即靈官殿與送子觀音殿。同時於“山門外仄纏綿砌石欄以圖經久”,這是“三修”。 至此,一座端莊峻秀、精巧別致的觀音庵便懸於虎岩壁上。
觀音庵
占地面積不大,主體建築為“三殿一坊”。正殿建在離地面十餘米高的峭壁上。殿依著崖,崖托著殿,氣勢非凡。正殿實際上是一個拱券式窯洞,但窯洞頂部卻建成硬山式屋面。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進深兩間一間為前檐部分一間為殿堂,空間不大但結構嚴謹。殿中神台恰好建在一個天然山洞的洞口上。山洞原本很深,解放初開山採石已將山洞毀壞。正殿中供奉正觀音及善財童子和龍女。靈官殿與送子觀音殿同處一閣,閣的下層一殿三用,又是山門,又是靈官殿,又是過門。殿為拱券式窯洞,窯洞的西牆出木結構垂花前檐,前檐頂部三脊四獸,檐下為觀音庵的山門;窯洞北牆又開一通向正殿的過門,過門上方有磚制仿木結構的垂花前檐,前檐上耍頭,飛椽、禧椽應有盡有,設計華麗做工精緻。窯洞東牆根正沖山門有一神台,神台上坐著一位凶神惡煞,這便是道教有名的護法神將王靈官。閣的二層為送子觀音殿。此殿為起脊房,屋面五脊六獸。殿不大神卻不少,神台上,中間為送子觀音,兩邊為眼光菩薩和痘症聖母。神台下左右各立送子娘娘和老照爺。閣在下院,正殿在上院。上下院以台階相連。台階中段建一石坊。石坊結構簡潔明快卻十分精緻,頂部為一石雕,瓦楞滴水樣樣俱全,橫額鑲有磚雕刻,正面四字為“慈雲普蔭”,背面是“神功永著”。整個觀音庵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典雅瑰麗,雄奇靈秀,真不失為一個祈福禳災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