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省林業生態建設提質增效再上新台階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省林業生態建設提質增效再上新台階的意見
- 外文名:Shanx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views on further promoting the province's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o a new level of quality and efficiency
- 地點:山西省
- 性質:意見
- 發布單位: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 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省林業生態建設 提質增效再上新台階的意見 |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近十多年來,我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建設,強化組織領導,採取得力措施,大膽創新實踐,推進了生態脆弱區向生態良好區的積極轉變,林業建設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全省森林面積達到4236萬畝,森林覆蓋率18.03%,其中經濟林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基本遏制和初步扭轉了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山上治本、身邊增綠、產業富民、林業增效”態勢良好。我省林業已展現出新的發展局面,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省仍然是一個林業小省、生態弱省,還有3000餘萬畝宜林荒山尚未綠化,新造林地長效管護機制尚未普遍建立,森林撫育提質尚有差距,經濟林管理經營較為滯後,林產富民仍有差距。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建設的精神,落實省政府“造林綠化的領導力度只加大不減小,資金支持只增加不減少,目標考核只加強不減弱”工作舉措,提質增效,將山西林業生態建設推向新階段、使之再上新台階,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綠化山西、生態興省”為目標,調整思路、創新理念、創新實踐、造管並重,以提升質量、增強效益為重點,穩定植造面積,營造管護並重,在科學植造、強化管護、轉型發展、提質增效上走出新路,取得更大成效,全面提升林業生態建設水平。堅持政策支持、機制創新、政府主導、社會共建,遵循山上治本、身邊增綠、產業富民、林業增效思路,以敬天為民和近自然林業為理念,分類施策,區域突破,整流域治理,全林分經營,高質量、高效益推進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為全省綜改試驗區建設和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提供生態支撐和基礎保障。 二、目標任務 以呂梁山生態脆弱區植被恢復為重點,科學實施“兩山”造林、“兩網”綠化、“兩林”富民、“兩區”增綠、“雙百”精品、“雙保”管護等省級林業六大工程和國家林業重點工程,每年完成營造林40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年均增加1個百分點,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森林蓄積量達到1.3億立方米,力爭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6%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1.5億立方米。每年發展經濟林100萬畝以上,到2015年全省經濟林總面積達到1800萬畝,實現農村常住人口人均1畝經濟林的目標。林業生產總值2015年達到500億元,力爭到2020年再翻一番,達到1000億元。實現森林面積、森林蓄積、農民林業收入“三增”目標,使我省林業生態建設步入全國先進行列,基本達到生態良好標準。 三、重點工作 (一)區域突破,重點抓好呂梁山生態脆弱區植被恢復工程。 利用8年時間在忻州、呂梁、臨汾3市23縣,完成造林736萬畝,力爭3年內完成366萬畝。統籌兼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統籌兼顧生態與產業建設,努力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喬灌結合,按照先近後遠、先身邊後山上的次序,梯次推進。全面整合區域內國家及省級各項林業生態工程項目,捆綁使用農林水、扶貧等涉林資金,通過專項治理,實現荒山荒坡林草化、道路水系林帶化、農田村鎮林網化。 力爭到2020年,呂梁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6 %以上,逐步形成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使生態環境退化和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生態與民生得到同步改善。 (二)規模推進,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工程。 認真實施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突出規模效應,整合國家及省級工程,形成布局合理、集中連片的生態工程建設體系。在太行山、呂梁山“兩山”地區,大力推進規模化生態治理,構建生態安全螢幕障。在河流、公路沿線兩側建設“綠色水網”、“綠色路網”,啟動實施引黃工程水源地及輸水沿線造林綠化工程,由省林業廳會同省萬家寨引黃工程管理局共同組織實施;到2015年,全省公路、鐵路沿線綠化率達到85%以上,兩側宜林荒山綠化率達到80%以上。在城市郊區大力興建城郊森林公園,加大礦區植被恢復和環境整治力度,拓展生態發展空間,努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在省直林區高標準完成200萬畝示範林基地,帶動全省造林綠化上新水平。 (三)多措並舉,構建森林資源安全體系。 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加快公益林建設,加強中幼林撫育和低質低效林改造。抓好森林資源綜合保護工程,認真落實《山西省森林公園條例》、《山西省封山禁牧辦法》。強化森林火災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建設,努力做到專業化、格線化管護。啟動實施我省農林交錯區森林防火專項工程,從源頭上杜絕火災隱患,確保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健全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和防治體系,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4.5‰以下。完善林木採伐限額管理和林地定額管理制度,嚴禁在林地內露天採煤、採礦。加強野生動植物和濕地、古樹名木保護。搞好自然保護區建設,到2020年,全省林業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到國土面積的8%,使85%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 (四)科技引領,全力提升林業質量效益。 大力開展呂梁山生態脆弱區造林等關鍵技術研究,努力在採礦災害區造林、混交林營造、中幼林撫育、優良鄉土樹種和乾鮮果經濟林良種培育、紅棗裂果防控等技術攻關方面取得突破。強化適用技術、新優品種、新技術和新成果的推廣套用。建立健全林木品種審(認)定和推廣使用制度。力爭到2020年,生態林建設中良種使用率達到50%以上,經濟林建設中良種使用率達到85%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0%以上,科技貢獻率達到50%以上。著力抓好核桃豐產新技術的普及推廣,新建核桃林面積按預期達產達效率達80%以上,使林業建設質量效益得到明顯提升。 (五)產業推動,促進林業轉型跨越發展。 大力發展乾鮮果經濟林、速生豐產用材林、林木種苗花卉、森林旅遊、林下經濟等五大林業產業。在適宜地區積極發展乾鮮果經濟林。在中南部地區發展以楊樹、泡桐、刺槐為主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力爭每年發展20萬畝。積極穩妥發展林木種苗產業,加大定植大苗和特種苗木的培育力度,著力解決結構性過剩和短缺問題。加強珍貴樹種母樹林和鄉土樹種的培育。建立林木種苗花卉交易市場,形成我省種苗花卉品牌體系。大力發展森林旅遊產業,在互利共贏的前提下,鼓勵社會資本開發森林旅遊。培育林下經濟,提高林業綜合產值。力爭實現林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左右,林業轉型跨越取得新進展。 四、政策支持 (一)最佳化環境,推動部門林業向社會林業轉變。 科學整合涉林項目資金,建立農林水和扶貧等涉林部門聯席會議協調機制。林業部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涉林項目規劃、年度計畫與資金使用辦法,按照資金渠道、管理許可權不變的原則,統一安排,由相關部門具體實施。煤炭企業要用足用好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加快礦區植被恢復步伐;其他資源型企業從經營利潤中劃出一定比例用於造林綠化、生態修復。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學校等搞好轄區綠化和義務植樹基地建設;開展林業生態市、生態縣、生態鄉、生態村、生態大戶、生態學校、生態軍營、生態單位等“八創”活動,大力推進城鄉生態化。 (二)完善政策,建立支持林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各級政府要逐年增加林業生態建設投入。生態林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生態林管護要在認真落實國家政策的同時,修訂完善省級公益林補償辦法,積極推進市縣公益林補償制度的建立,並儘快做到與國家標準相一致。建立造林綠化、中幼林撫育、林木良種等財政補貼制度。鼓勵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搞好林地流轉、規模造林、連片開發,在項目建設上給予支持。加大金融扶持林業力度,增加林業信貸投放,大力發展林權抵押、林農信用、林農聯保等小額貸款,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 (三)深化改革,建立林業造管新機制。 建立政府、企業、個人多輪驅動、有機結合的造林機制,鼓勵企業、個人、社會資金投入造林綠化。大力推廣太原市開發式造林,企業按規劃以治理荒山荒坡的綠化量置換經營開發權。積極探索由政府購買造林或服務的辦法,逐步實現生態林由政府與市場共同營造的新機制。推動國有、集體和個人開展合作造林。對林改分山到戶的荒山荒坡生態公益性造林,可採取集中連片工程化造林,權屬歸農戶;管護可採取農戶自管與集體集中管護相結合的辦法。乾鮮果經濟林實行以農民投入為主、政府扶持、部門服務的辦法,提高質量效益。推廣規模化生態治理模式,綠化荒山荒坡。推行林木、綠地認養制度。條件成熟時,建立碳匯交易市場與森林碳匯監測認定中心,鼓勵各類企業捐資碳匯造林。探索股份制、市場化國有林開發利用和管護管理辦法。探索組建新型綜合管護隊伍,對集中連片林地做到專業化管護。管護機構可為國有、集體和社會組織。對合作社、公司制管護組織,各級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給予支持。 (四)積極探索,逐步形成林業發展新體制。 要深入研究、大膽實踐,全面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凡是市場可以做好的都要積極有序放開搞活,交由市場去做。充分調動社會、企業、個人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積極穩妥推進體制改革,儘快建立符合省情特點的林業發展體制。 (五)強基固本,夯實林業基層基礎。 省、市、縣國有林場納入公益性事業單位管理。加強鄉鎮林管、造林監理、資源林政、森林公安、森林消防等林業隊伍建設,健全服務體系,改善裝備條件。涉林鄉村要配備專職或兼職護林員,做到村有護林人員、鄉有林業機構、縣有專業站所。市級組建100人以上、縣級組建50人以上森林消防專業隊,到2015年全省森林消防專業隊伍達到並穩定在1萬人以上。國有林場一線人員的招考選配要充分考慮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在性別、專業等方面可以突破有關規定,確保新錄用的人員適崗、安心。加強林業信息化建設,完善視頻監控系統,健全防火指揮平台,提高林業系統應急反應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 強化服務,發揮林業部門職能作用。 林業部門要認真履職,當好政府的參謀助手,組織實施好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規劃設計、科技服務、檢查指導。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向各縣派出林業綜合發展指導員、林業科技特派員、行政信息服務員,開展政策諮詢、技術培訓、審批服務;每年對全省林業工作的現場檢查、督查指導、科技服務實現市縣全覆蓋。建立完善市縣林業服務體系,加強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培訓,做到村有土專家、鄉有技術骨幹、市縣有科技服務隊伍。積極主動參與“百企千村”扶貧活動,為企業、社會扶貧當好參謀助手,做好規劃與技術服務。 (二) 嚴格考核,建立健全評議獎懲制度。 將新造林面積、造林保存率、森林覆蓋率、森林火災發生率納入市縣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建立市縣政府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林業生態建設情況和民主評議林業工作制度。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各界人士和媒體記者對林業工作進行民主評議。省政府每年表彰造林綠化先進市,命名林業生態縣。每年以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名義表彰一批在林業生態建設中湧現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對造林成活保存率低、森林資源破壞和森林火災嚴重的市縣進行通報批評、誡勉談話和投資調控。 (三) 加強領導,保障林業持續快速發展。 各級政府要把造林綠化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組織領導、資金投入、目標考核等方面始終加大力度,持續跟進。省政府每年在一個市召開全省造林綠化現場推進會,每年組織一次對市縣“三加三不減”工作舉措落實情況的集中督查。省林業廳每年在春秋兩季組織以營造林工作為主的集體督查和現場突查,落實林業建設目標責任制,確保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林業生態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是直接責任人。要把林業生態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縣級主要負責人任期內建立造林綠化示範點,做到為官一任、綠化一方,努力把山西林業建設推向新階段、再上新台階,取得更大成效。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14年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