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鄉村振興研究院將圍繞農村綜合改革與基層治理創新、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農業產業化與特色農業發展等課題,開展多學科、跨學科研究,發揮“1+1>2”的效果,打造“資源型地區鄉村振興研究”的學術高地。
發展歷史
山西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前身是山西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院,是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山西大學黨委與行政審時度勢,於2014年6月掛牌成立的山西省首家涉農智庫平台。
2021年5月30日,山西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揭牌成立。
科研條件
鄉村振興研究始終圍繞四個面向,堅持有組織科研,堅持“三實”研究風格,即實驗、實地和實際,主動回響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中國“三農”領域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研究,進一步深化了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形成了三位一體的科研創新發展模式,打造了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合作孵化平台。
科研成就
2016年,獲批山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18年,入選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創新團隊建設計畫。
2021年,入選山西省委首家省校合作智庫示範基地。
2023年11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全國入選“楓橋式工作法”單位的代表,山西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在廣東省蕉嶺縣鄉村治理實驗基地探索並總結的“客家圍屋”工作方法,成功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案例。
鄉村振興研究院基層社會治理實驗團隊長期深耕梅州市蕉嶺縣,堅持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服務理念,連續15年在該地區主持、推進了三期鄉村發展實驗(簡稱“南農實驗”),經過持續的努力,試點縣蕉嶺縣先後成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縣、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縣、“百千萬工程”示範縣、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縣。
2020年,蕉嶺縣與山西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繼續簽約,委託研究院就《國家六部委聯合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縣建設》進行深度合作,為期三年,項目金額180萬元。簽約後,鄉村振興研究院選派優秀博士、碩士長期蹲點駐村,團隊成員深度參與指導當地鄉村治理各項工作,通過聚焦黨建賦能、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在總結和提煉蕉嶺實踐經驗的基礎上,2021年,馬華教授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並將蕉嶺作為課題的實驗基地。2022年,馬華教授基於蕉嶺縣實踐探索,成功獲批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創新機制”,以此為契機,團隊依據蕉嶺改革實踐創新積澱與鄉村治理髮展整體趨勢,探索形成鄉村治理“六事協同工作法”,併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課題組成員根據蕉嶺獨特的風俗習慣,嘗試將客家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研究團隊通過在大規模調研中蒐集整理的客家家訓、歌謠、諺語等人文資源,與鄉賢、祠堂等當地歷史傳統相結合,以此融合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參與和指導制定了“以文化人解事、豐富載體說事、聚合力量理事”的“定分止爭客家圍屋工作法”並在當地大力推廣。2021至2023年來,這一工作方法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893起,解決“骨頭案”13宗,刑事案警情發生率降至0,民事糾紛案件數量同比下降31%。這一地區由此實現了從“亂”到“治”及“興”的華麗蛻變。蕉嶺縣也因此成為南方農村改革成效顯著的現場教學點,並獲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南方日報》等眾多媒體的系列報導。
鄉村振興研究院成功入選山西省委首家省校合作智庫示範基地,與平定縣合作共建國家級人工智慧縣域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參與山西省農村廁所革命第三方評估及鄉村振興示範創建,與蕉嶺縣、平定縣、興縣等10多個縣區建立校地合作實驗基地,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0餘項,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破解“三農”問題提供了本土化的經驗支撐和實驗場域。
人才培養
研究院始終秉持“大調查、大數據、大平台、大服務”的發展理念,面向國家巨觀戰略與區域發展需求,圍繞中國“三農”領域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進行研究,致力於建設服務國家“三農”決策的一流智庫,培養涉農學科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繁榮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理論的一流學術研究平台。
機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