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前身是山西大學考古學專業。該專業創辦於1977年,1978年開始招生,是中國大陸高校中十三個最早創辦的考古學專業之一。自此之後,考古學專業不斷發展壯大,先後設立歷史系考古學專業教研室、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
2022年6月27日,經山西大學批准,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成立。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23年6月根據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建有“山西大學吉家莊田野考古教學實踐基地”,山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西大學雲岡學研究院,山西省文物局中國北方人類起源與古代文明研究基地等平台。新建有考古學綜合實驗室與生物考古實驗室。
科研成果
2015年至2018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今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興縣文化和旅遊局,對碧村遺址小玉梁台地進行連續發掘工作,基本理清該台地的整體布局及其聚落的階段性變化。
2022年8月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考古新發現,當地考古人員在位於黃河岸邊的碧村遺址發現史前龍山時期的文化遺存,並揭開了黃河岸邊史前聚落形態的變遷脈絡。根據對小玉梁台地西北部的層位關係的梳理,再結合台地中部偏東的石砌排房和護坡牆,以及東北部的石砌建築和北圍牆,考古人員逐步明確小玉梁台地在龍山時期聚落形態大體發生了三次大的變化。
2023年6月,李君教授發表在《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的論文《從泥河灣到周口店——中國北方舊石器文化演進模式》繼被《人大複印資料·考古學》(2020年第4期)全文轉載後,又被《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歷史學》於2022年第2期全文翻譯後轉載。
辦學條件
學科專業
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具有完備的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培養體系。2002年獲得考古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獲得考古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10年獲得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獲得考古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2年設立考古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院的考古學專業是教育部“雙萬計畫”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山西省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專業、山西省重點學科。
2022年5月,山西大學考古學(文物全科)本科專業方向成功獲批。該專業依託歷史文化學院設定,學位授予類型為歷史學學士,學制四年,融合了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文物保護技術、文化遺產四類專業的全科培養,旨在培養具有文、理、工、藝等多學科知識、具備較強業務能力的新型高素質文博人才。根據山西省內文物資源的特色,以及基層文物工作者急需且必備的專業知識需求,側重培養考古和文物建築兩個方向的全科人才。
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文物全科人才免費定向培養實施辦法》,山西將通過高考面向全省117個縣(市、區)免費定向培養600名文物全科人才,委託山西大學培養。山西大學考古學院考古(文物全科)專業由此而生。山西省文物局會同省教育廳、山西大學,專門編制了針對性較強的培養方案,在4年的培養中,2年半用於理論學習,1年半側重於實踐教學。通過實習、實操,使考古方向的學生會發掘遺址、墓葬,編寫發掘簡報;文物建築方向的學生,要掌握建築測繪、制定修繕方案;博物館方向的學生能編寫陳列大綱、布置簡單的展覽,畢業後能勝任相關基層文博單位的工作。
教學建設
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具有優良的田野考古工作傳統,高度重視田野考古實踐教學。2001-2002年參與的山西吉縣柿子灘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項目獲得了“國家田野考古三等獎”,2006年主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北容城沙河遺址發掘項目的郎保利教授當選年度國家優秀領隊。2007年學院獲得考古發掘團體領隊資質,有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13人。2017年,在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支持下,學院聯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市雲州區吉家莊遺址建立了“山西大學吉家莊田野考古教學實踐基地”。2022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關於加強全省考古工作的意見》,根據其中相關內容,學院還將陸續在晉中、晉南、晉東南建立三處田野考古實訓基地,形成集發掘、研究、教學於一體的“1+3”考古實訓基地格局。
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博物館建設起步較早,藏品種類豐富。1943年創建文物陳列室,現有展室2間,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共展出和存放文物1100多件。其中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四系青瓷罐、五彩瓷罐等近百件文物可評定為一級、二級和三級珍貴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
人才培養
文物全科人才根據各縣(市、區)編制情況確定招生數量,學生畢業後直接到縣(市、區)級以下文物保護事業單位定向就業,入職後直接為事業編制。文物全科人才在校學習期間免繳的學費、住宿費、教材費、實習費和生活補助,由省財政負擔,列入培養院校年度預算予以保障。
招生過程中,山西省文物局也積極與省委編辦、省教育廳溝通,對全省各縣(市、區)文博事業單位的編制和需求開展調研,摸清底數,確保招生培養與基層崗位需求有效銜接。(圖冊參考資料:)
在培養人才、定向就業的同時,基層工作的薪資待遇不高和上升通道較窄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為了能長期將人才留住,在未來5年,將協調市、縣(市、區)文物行政部門,在業務培訓、科研經費上給文物全科人才和更多基層文保工作者一些支持。5年期滿後,這些文物全科人才如果能取得較好的業績,也有機會按照國家和省里的人員流動、選任等人才政策,獲得更好的晉升空間。
師資力量
教授:
高大倫(研究館員)
李 君(教授,博士生導師,師主要方向:史前代考古、文化遺產保護)
謝堯亭(教授,博士生導師,師主要方向:夏商周考古)
王煒林(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方向:新石器時代考古)
孔富安(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方向:藝術考古)
宋艷花(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方向:舊石器時代考古)
陳小三(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方向:夏商周考古、青銅器研究)
侯亮亮(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方向:科技考古)
副教授:
趙 傑(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北方考古、長城史地研究)
王 煒(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夏商周考古、古代建築)
霍東峰(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東北考古、考古學理論方法)
王小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新石器時代考古與古代陶瓷)
張亮(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戰國秦漢考古)
鄧惠(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動物考古)
劉輝(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陶瓷考古、魏晉至宋元考古)
郝軍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宋元考古)
武夏(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美術考古、石窟寺)
石晶(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舊石器時代考古)
陳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植物考古)
郭夢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方向:新石器時代考古)
傑出院友
| |
| |
| |
| 1986屆,山西省文物局黨組成員、山西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 |
| |
| |
| |
| 2000屆,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副院長。 |
| |
| |
| |
(參考資料:)
學院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