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之側

山河之側

《山河之側》是導夫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6年10月。

《山河之側》是作者青年時代創作的詩歌的一次結集,由“山河變奏”“世紀情緒”“無言之心”和“永恆靜穆”四部分組成。他以敏感、犀利、深邃的詩思,表現出對歷史、時代、國家命運和人生遭際的深深關切,並試圖將覽物之情與縱深的思想進行對接,從而映現出詩性與理性的融合之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山河之側
  • 作者:導夫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15萬字
  • 首版時間 :2016年10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山河之側》收入100多首詩歌,儘管以“山河”為書寫的核心,可是諸如關涉塞上風光、祖國、人民、世間百態、時代苦難、糾結意緒、自我感懷等內容的詩行,也同時映入眼帘。有的詩歌著意描繪西部景象所承載的人文意義,例如《西部變奏曲》《高原協奏曲》《黃河交響曲》等篇章便是代表之作;有的詩歌著力追問揮之不去的複雜心緒所導引的言外之意,例如《世紀情緒》《我的愛,不會埋在深深的墓下》等作品便是紛繁思緒的凝結之作;有的詩歌著重抒發詩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獨到見解,例如《生活呀,我的生活》《永恆》等詩作便是由多種生活場面延展、交織而升華出的哲思之作;有的詩歌則渲染了自我世界的多面性和孤獨感,例如《無言之心》《在情感的深處》《年輪:二十二周歲生日自畫像》等詩歌便書寫了個人際遇的種種困境以及由此生髮的無奈。

作品目錄

卷一 山河變奏
卷二 世紀情緒
卷三 無言之心
卷四 永恆靜穆
西部變奏曲(組詩)
高原協奏曲(二首)
古道
鳥島
賀蘭石
大山的戀歌
北方:我的森林
黃河交響曲
第一樂章 D大調 奏鳴曲式 天使
第二樂章 G大調 變奏曲式 熱情
第三樂章 g小調 復三段式 瞬間
第四樂章 D大調 迴旋曲式 永恆
漁港
銀川二題
寄向阿里山的信
我的生命,從南極啟程
春之聲
報春花
春天裡,走來我的祖國
三月的早晨
我也是一片雪花
晚晴
世紀情緒
第一樂章 D大調 奏鳴曲式 臨界
第二樂章 G大調 變奏曲式 再生
第三樂章 g小調 復三段式 守護
第四樂章 D大調 迴旋曲式 永恆
矯正
秋天,我在金色的風裡
致一位印刷女工
張華:在文明的留言簿上
六行:四顧無岸(二十首)
空谷臨風
失卻準星的槍口
乞者
初夏的雨
我是冬夜冰凌花
我是一隻陀螺
生活呀,我的生活
花,開在我們的身後
黃昏
童話
無言之心
我枕著你六月十日的名字
七月十二日日記
日記:一九八二年一月二日
在情感的深處(三首)
折磨
雨別
我的愛,不會埋在深深的墓下
獻詩
十四行獻詩(四首)
少女
無法省略的憶念(三首)
心與淚
回答
憂悒的夏天
冬日
愛的懺悔
昨夜的夢
悼亡姐(四首)
永恆
等待
冬天的憶念
回憶
走吧,朋友
選擇
有贈
墳墓
紀念聶魯達逝世十周年
年輪:二十二周歲生日自畫像
世界名畫四重奏(組詩)
柔曼的黃昏
在一個四十分鐘的起點
起點與終點
這一束石竹花
印象
星啊,心
視窗,一瓣雪花飛進
母與子之歌(三首)
年輪
跋:詩歌當反映思想發展的歷史

作品鑑賞

《山河之側》里的詩歌多是詩人在其風華正茂的年代所寫的作品,他以敏感、犀利、深邃的詩思,表現出對歷史、時代、國家命運和人生遭際的深深關切,並試圖將覽物之情與縱深的思想進行對接,從而映現出詩性與理性的融合之境。詩人的筆下雖然沒有刻意書寫西部景物的壯闊之美,但是字裡行間卻附著了種種歷史意蘊和精神氣質。奔騰不息的黃河遼遠、倔強,是滄桑歷史的見證者,也是走向未來的衝決者,她雖然凝聚著沉痛,卻從不屈服;蒼莽遼闊的高原莊嚴、偉岸,她從遙遠走來,卻不失永恆的律動;曲折蜿蜒的賀蘭山寬廣、悲壯,每一塊山石都承載著凝固的歷史,仿佛智者一般,瞭望著山下的災難和虛無;略顯誇張意味的北方森林,儼然是一尊尊成熟的雕像,強勁挺立,擁抱著屬於自己的領地。諸如此類的描摹和刻畫是大西北景象的寫照,而詩行背後則充滿著哲思,這裡的黃河、西部高原、賀蘭山和北方森林,正是悠久歷史和百態人生的親歷者。在這隆起的“山河之側”,分明有一位沉思者訴說著他關於西部風景的象徵意義。儘管在特定的語境中,其象徵意義顯得有些蒼涼,如同《烏鴉轟炸著我們的高原》所寫的那樣,“你的沉重壓在中國的肋骨上/江河作響/你的突兀是歷史沉思的皺紋/遼遠深刻”。
詩人不避諱地敘說時代的困難和普通人的困苦,其詩歌飽含著對祖國和人民的眷眷深情,也寄託著詩人對未來歲月的希望。在《春天裡,走來我的祖國》《三月的早晨》等詩中,年輕的詩人將他的觀察和思考寫入詩中,“春天呀/並沒有忘記我/和我還很落後的祖國”,“我的心/和祖國一起跳動/跳動著/走進又一個三月/跳動著/擁抱新的黎明”,這些詩句儘管與當時的主流話語保持著言說習慣上的一致性,但發自內心的自省意識和不曾泯滅的希冀,昭示出這些詩句不是故作深沉的賣弄組合,而是信奉理想主義的一代人共同的話語形式。流動的詩行啟迪讀者,20世紀80年代的西部有志青年寧願懷揣希望,也不願走向虛妄。而在《秋天,我在金色的風裡》《致一位印刷女工》《張華:在文明的留言簿上》等詩中,作者帶著歸屬感、同情心和責任感,傳達出一個公民與共和國的親緣關係,追問著普通勞動者辛苦的價值及其文明行為所承載的“殉道”意義。讀者或許會被其詩歌所映現的場景吸引,也被大段的描寫、鋪墊、抒情、議論折服,但是,真正觸動讀者神經的依然是詩人富有穿透力和思辨色彩的詩情思緒。
詩人也書寫著現實世界裡自己所遭遇的困惑,包括悲傷、憂鬱,也包括失落、彷徨。在多重情緒之中,他善於總結富有哲理性的詩句,如《四顧無岸》中所寫:“四顧無岸/只能逆流而上/無須以不屈的姿態過多地瞭望/我們沒有歸期/我們只有這樣選擇/我們無所謂確認行於水中還是淚中/因而/我們不可能不這樣抗拒/難耐的孤獨”。於是,詩歌中自然而然地多了一些顯示當代人精神境遇的成分,從而使其詩歌增添了縷縷詩意雋永的味道。《心和淚》中寫道:“世界上/能表達一切的/是心/而不是淚……不是么/我在淚里恨著你/我的心/卻在把你頌美。”正是在這樣的思緒中,讀者才能進一步把握導夫詩歌的思想特質。

作品評價

該書中的詩歌既有個性主義張揚的時代烙印,也有詩人獨特的藝術追求,顯示出詩人創作的個性品格,抒發了詩人在人生長河中的經歷和情感,文筆自然純樸,充滿了哲學意味。(《寧夏法治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山河之側》
2016年10月
寧夏人民出版社
978-7-227-06442-8

作者簡介

導夫,本名馬春寶,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香港詩人聯盟理事,寧夏詩歌學會名譽副會長。著有《丁鶴年詩歌研究》、詩集《山河之側》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