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原白蟻

山林原白蟻

山林原白蟻,Hodotermopsis sjostedti (Holmgren, 1911),屬原白蟻科(Termopsidae)原白蟻屬的一種白蟻。建巢於樹木內,危害活樹和伐倒木。危害的樹種,主要有、松、榿中華五加、紫荊、狹葉泡花樹、楊桐、烏飯樹冬青、金葉白蘭、長苞鐵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林原白蟻
  • 拉丁學名:Hodotermopsis sjostedti (Holmgren, 1911)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等翅目
  • :原白蟻科
  • :原白蟻屬
  • 分布區域:越南,日本,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
  • 編號:21593
  • 定名人:Holmgren
  • 年代:1911
  •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 生存環境:寄主於柳杉,木荷等
外形特徵,銳兵蟻,有翅成蟲,蟻王、蟻后,蟻卵,幼蟻和若蟻,工蟻,分布範圍,生活習性,分類學,生長繁殖,防治方法,

外形特徵

銳兵蟻

頭後部赤褐色,前部黑色。上顎及觸角黃褐色。胸、足黃,節間雜有褐色;腹部黃白,隱約透出腹內黑褐色物質。頭部扁,近似卵形,最寬處在頭的中段,往前逐漸狹窄。頭後緣向後方作弧形突出,頭頂扁,中央有一微凹坑。無自、無單眼。上唇兩側圓,前緣平直。複眼明顯,腎狀。上顎粗壯,左右對稱,前端尖並彎向中線。左上顎有4校形狀不規則的大齒,各齒的根都互相併連。第一齒較尖銳,第二齒端部小而銳,基部膨大,兩邊略呈弧狀。右上顎有齒2枚,第一齒分為兩葉,中間形成一叉,朝向中前方。觸角22-25節,除第一、二節外,皆呈念珠狀;第三至第六節大致相等,以後各節稍增大,最末4.5節逐漸縮小。前胸背板略狹於頭,前部不隆起,由上方看呈半月形,前緣略向後方凹入,側緣與後方連成半圓形,在半圓形後瑞中央無缺刻。中胸背板與後胸背板的寬度約相等,皆比前胸背板狹,二者的側緣與後線也都連成圓形。前足勝節具端刺3枚;中足膠節具端刺3-4枚,側刺1-2枚;後足腔節具端刺3枚;側刺3枚,第三刺約在胚節前端1/3處。附節由背面觀為4節,腹面觀為5節。尾須4-5節。腹刺較細長。
山林原白蟻
兵蟻

有翅成蟲

頭赤褐色,胸、腹黃褐色。觸角及腿節、附節暗黃色。勝節黃褐色。全身披有稀疏毛。頭近似圓形,前緣稍平,後線及兩側圓。複眼大而圓,無單眼。上唇褐色,唇基灰黃色,微隆起,呈橫條狀,長度約等於寬度的1/4。觸角22-24節,除第一節外,皆呈念珠狀,第三至第五節較短並大致相等,以後各節稍增大,最末2、3節逐漸細小。前胸背板前寬後狹,前緣平直,後緣較圓,前、後線中央具不明顯的缺刻。剛羽化的成蟲的翅呈灰白色,後來顏色逐漸變深,最後翅呈黃褐色。前翅鱗顯著大於後翅鱗。當翅合攏時,前翅的肩縫可達於後翅鱗前端。
山林原白蟻
形態圖
前翅翅脈:S脈伸達翅長的1/4;R脈靠近Sc脈,約達翅長的2/5;Rs脈伸達翅尖,由基都至末端約有3根翅脈與前線相連,2根翅脈與後緣相連;M脈在肩縫處獨立伸出,在翅長的1/4至2/5區間有4根翅脈伸向前方與Rs脈相連;Cu脈有5個分支向後緣伸出。支脈有2個分支;翅鱗極短;A脈有3條,由肩縫獨立伸出。後翅翅脈與前翅翅脈基本相似,區別是M脈不在肩縫處獨立伸出,而是與Rs脈共柄,分叉點約在翅長的1/4處。

蟻王、蟻后

原始型以王、以後:即有翅繁殖蟻經群飛脫翅配對後進行繁殖的個體,其體色較深,體壁較硬,與有翅成蟲體色相似。複眼發達,中胸和後胸有殘存的翅鱗。蟻王體長12.5-13.5mm,蟻后體長14-15.5mm,腹部膨大,寬度可達6-7mm。
無翅補充型蟻王、蟻后這一類可能是當原始蟻王和蟻后衰亡時由幼蟻轉化而來的。蟻王體長13-15mm,蟻后體長14-16mm,腹部膨大,最寬處達5-6mm。體色較淺,體壁較軟,往往體背呈暗黃或黃與灰白色相間的顏色;複眼橢圓形,較小;中胸和後胸背板上無翅芽。足的基節、腿節黃白,股節和附節淺黃褐色。蟻王腹部末端具有一對腹刺,蟻后無腹刺。

蟻卵

長橢圓形,米黃色,大小是1.70-1.73mm×1.15-1.20mm。

幼蟻和若蟻

1、2齡幼蟻體白色,無顯著翅芽,由此脫皮出現翅芽的老齡若蟲稱為若蟻。若蟻的頭部和背板黃褐色,腹部黃白色,接近羽化時體色變深。

工蟻

一般體黃褐色,腹部色較淡。體長10-14mm。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雲南、湖南、浙江等省區。國外分布於日本、越南等國。

生活習性

山林原白蟻是一種築巢於朽樹或活樹內群居為生的昆蟲。多發生於海拔700m以上的原始林區。
有的雖有明顯蟻道與地下相通,但沒有巢是建在泥土裡的。活樹從根部或根莖部侵入,逐漸向內向上蛀蝕;伐倒木從兩頭截面傷痕處或靠地面處侵入。蟻王、蟻后、蟻卵和幼蟻都是在樹內生活。屬木棲性白蟻。
在幼齡巢中一般是一王一後,但也有二王二後,或二王三後的,都為原始蟻王、蟻后,其卵量一般幾十粒,多者100-200粒堆集一處;在成年巢中未見原始以王、蟻后,只有無翅補充蟻王、蟻后,其數量較多,少則3-5對居住一起,多者達30對以上,多棲居在營巢木內的硬木部分或靠近節瘡的寬敞空腔內。卵粒集中,一般有200-300粒,多者7000-8000粒至數萬粒堆放在一起。
喜在蔽蔭潮濕的環境裡營巢危害。山林原白蟻比較害怕陽光,所以常在陰暗潮濕的溪邊、山溝或林內建巢危害,很少在山頂建巢危害。有時除少數工、兵以出巢活動外,一般都是躲在樹木內取食,就是遷巢他處,也往往是通過蛀空的朽樹根或地下蟻道。
當建巢樹受到震動或被破壞時,一部分兵蟻立即趕到出事地點進行警衛並不斷發出“咋啦、咋啦”的響聲以示禦敵,工蟻則迅速逃到王室周圍潛伏不動,而另一部分。兵蟻則在王室四周通道進行守衛。其建巢之木如果震動過大,則全巢白蟻可迅速從地下蟻道逃遁他處,並在幾十天內不再返回原處危害。
當兩個蟻巢破壞,異群白蟻相遇時,兵蟻會發生搏鬥,有時工蟻也勇躍參戰,互相攻擊。
當山林原白蟻擴展到一定程度後,群體內就開始產生大量的有翅繁殖蟻進行群飛,脫翅配對,擴建新巢。
有翅成蟲有下列特點:
(1)未接近分群時間剖巢後,有翅成蟲總是往樹洞內鑽躲並不起飛;如接近分群時間剖蟻巢則立即起飛逃逸而不躲藏。
(2)分群前有所準備:有翅繁殖蟻羽化後多集中在樹幹或樹茂上部較寬闊的空腔(候飛室)。在分飛前10-15天,工蟻在候飛室的上部咬出或築成口徑為0.8-1.1cm的圓形或橢圓形分群孔3-10多個,築好後仍舊用排泄物和朽碎木封閉。約在分群前一小時左右,工蟻將分群孔啟開。分飛完畢後,大部分分飛孔仍舊用排泄物封閉。
(3)分飛時間及狀況:分飛時間是5時到5時30分。工蟻把分群孔啟開後,一些兵蟻爬出洞外在分群孔周圍警衛,然後有翅蟻從孔口一隻接一隻迅速飛出來。有翅蟻飛翔力較強,在無風情況下有的能飛10-20m高,200-300m遠。
(4)分飛次數:一般一個群體1次飛完,但也有分2、3次飛完的,往往是一天未飛完的第二天5點再接著群飛。
(5)脫翅配對:有翅蟻分飛後很快墜落於地上,借地面物折斷翅膀然後爬行10-20分鐘。往往雌蟻在前走,雄蟻在後緊追。有時候多雄尾隨一雌往前爬。一對一對配好後,雙雙在地面或樹洞尋找適宜隱居之地,鑽入其內,準備建巢繁殖。
(6)交尾時間:一般在當天晚上或第二天進行,但有的2、3天也不見交尾。

分類學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等翅目——草白蟻科——原白蟻屬

生長繁殖

山林原白蟻的卵約經一個月左右孵化出助蟻,2齡以後幼蟻開始品級分化,一部分變為工蟻和兵蟻,一部分變為若蟻。若蟻經8個月後變為老熟若蟻,當年11-12月開始產生翅芽,於次年7月中、下旬羽化為成蟲,8月中、下旬群飛進行繁殖。

防治方法

山林原白蟻的防治應以處理蟻巢為主。可採用滅蟻靈粉劑噴殺、煙霧劑熏殺、化學農藥灌巢毒殺,並加強木材檢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