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招遠市玲南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詳查報告

《山東省招遠市玲南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詳查報告》是由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鈕濤、徐韶輝、康愷、王永國、楊志傑、徐昌、鮑中義、黃先春、王寧、溫桂軍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招遠市玲南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詳查報告
  • 主要完成單位: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
  • 主要完成人:鈕濤、徐韶輝、康愷、王永國、楊志傑、徐昌、鮑中義、黃先春、王寧、溫桂軍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60049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6-2-37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玲南金礦床位於招平斷裂帶的北段(破頭青斷裂)玲瓏金礦田內,本次項目野外工作始於2011年9月,於2013年2月結束,歷時18個月,共探獲新增資源量總量:礦石量18542028t,金金屬量58517kg。
共求得伴生銀資源量(333)礦石量13026351t,伴生銀金屬量67335kg;伴生硫資源量(333)礦石量453.9萬t,全硫元素量124972t,折合標硫量357063t。
項目開展伊始,通過項目組現場踏勘及對以往地質資料的綜合分析研究,發現該項目面臨如下工作難點,只有解決這些難點才能在該項目上取得較大突破:
(1)野外工作條件差,鑽機施工難度大
工作區地處羅山東南麓,地勢起伏大,坡度較陡。特別是破頭頂礦段,所設計鑽孔位置多位於陡峭的山坡,周圍植被發育。區內已有的水泥路多沿地勢修建,坡度極陡,大型車輛難以通行,給鑽機運輸帶來較大困難;另一方面區內圍岩主要為中生代二長花崗岩,其岩石硬度達到Ⅸ~Ⅹ級,硬度極大,同時,蝕變帶內岩石主要為黃鐵絹英岩質碎裂岩、黃鐵絹英岩化花崗質碎裂岩及黃鐵絹英岩化花崗岩,其硬度較圍岩稍軟,但岩石極為破碎並且蝕變帶厚度極大,往往達到幾十至上百米,這就會造成鑽機在實際鑽進過程中需要同時應對多種硬度不同的岩石,如何解決實際生產中應對不同硬度岩石時鑽進效率與鑽頭消耗率大的矛盾成為擺在項目組及鑽機施工人員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2)主構造帶形態複雜,深部找礦難度大
通過對台上礦段和破頭頂礦段坑道的編錄情況及以往地質剖面來看,區內礦體厚大部分集中於台上礦段的13線附近,其在向北東沿走向延伸過程中在中間的山東河礦段出現無礦間隔,之後又在破頭頂礦段的43線以東逐漸產出,但規模較台上礦段明顯減小,從中段編錄情況來看礦體有逐漸尖滅的趨勢。針對這種情況,後續深部鑽孔布設是重點圍繞台上礦段展開,還是打破常規,在破頭頂礦段尋找突破點,成為擺在項目組地質人員目前一個最大的難題。依據以往資料布設,找礦風險小,容易取得成果,但找礦思路太局限;若打破常規,在破頭頂礦段尋找突破口,則找礦難度較大,面臨找礦失敗的風險,但如果找礦成功,一方面可以為礦山新增資源量,另一方面也為玲南礦區深部找礦打開了思路。
(3)尋找深部第二富集帶
根據前人的研究,焦家帶金礦床產出模式為:一條構造帶、二個賦礦台階、二種產狀類型、三層礦化蝕變帶。提出“階梯式”成礦理論,即控礦斷裂沿傾向出現若干個傾角由陡變緩的台階,金礦主要沿台階的平緩部位和陡、緩轉折部位富集,構成“階梯式”分布型式。該理論在焦家斷裂帶已經得到成功印證,但同樣是控礦構造的招平斷裂帶卻極少有關於“階梯式”找礦或深部第二富集帶的相關成果,“階梯式”成礦理論或深部第二富集帶理論是否僅適用於焦家斷裂帶,玲南礦區深部是否也存在有成礦的“第二台階”,礦體向深部有沒有可能出第二富集帶,是本次找礦工作面臨的又一大難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