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歷史沿革
機械工程學院是隨學校的發展壯大而逐漸成長的,1956年6月21日,在濟南成立
山東省濟南農業機械化學校。1958年5月遷入
德州,8月25日經省委批准,改為
山東農業機械化學院。1962年10月,學院由德州遷至
張店,使用淄博工專和張店牧校的校舍和農場,淄博工專部分機械工程方向的師資併入山東農業機械化學院,兩院校機械工程方向的師資形成機械製造領域的骨幹力量。1970年2月,學院遷往
兗州,與兗州農業機械化學校合併,改名為山東農業機械化學校,開設拖拉機製造、農業機械製造等4個專業。1975年8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山東農業機械化學院,同時遷回張店原址。1976年5月14日,成立兩系(農業機械製造系、農業機械化系)籌備小組。1977年自6月5日成立農業機械製造系(簡稱機制系),農業機械化系。1978年3月4日,機制系迎來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學員。1986年5月19日,根據省委宣傳部、省編委、省教育廳(86)27號文批覆:將農業機械製造系改為機械工程系(簡稱機械系)。1990年11月20日,國家教委教計(90)165號文通知,同意將“山東農業機械化學院”更名為“
山東工程學院”,我院仍名為機械工程系。根據學院發展需要,1999年7月13日,我院更名為機械學院。2001年3月29日,省委省政府宣布,決定組建山東理工大學(籌建),8月,原
淄博學院機電教研室部分教師及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等專業的學生併入機械學院。2002年3月21日經教育部批准,由原山東工程學院、淄博學院合併組建山東理工大學,我院更名為機械工程學院。
辦學設施
機械工程學院具有一流的教學、科研與實驗條件,承擔著學校機械電子工程“特色學科”建設工程,擁有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2個山東省重點學科,設有山東省精密模具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數位化設計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東省光纖通信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東省現代金屬材料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重點科研機構,設有智慧型機器人研究所、機械設計研究所、數控技術研究所、質量工程及測控技術研究所、摩擦學及摩擦材料研究所等校級科研機構,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機械基礎實驗室、山東省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含機械基礎與機械製造、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材料成型、測控與精密儀器等教學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3000餘萬元。
機械工程學院在“十一五”期間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具體目標是:教師數量達到150人,在校生人數達到2400人,科研經費年到款額800萬元,本科專業增加到4個,碩士點增加到7個,
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二級學科成為博士點,辦學實力、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質量處於省內高校同類學院前列,為建設山東製造業強省和高水平理工大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辦學成就
山東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是山東理工大學重點建設的學院,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年輕教職工隊伍。機械工程學院擁有寬廣的研究領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礎,近年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科優勢和辦學特色,特別在提升傳統機械與計算機、雷射、微電子等現代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在製造業信息化、CAX技術、數控與
機電一體化技術、精密測控技術、精密模具製造和新材料研究等領域具有很強的科研實力,取得了突出成就。
學院擁有一批學術造詣深、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已形成9個穩定的學術梯隊。3年來,承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級、市廳級科研課題40多項和一批重大橫向合作課題,科研經費到位1000多萬元,發表論文近500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0多部,獲得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和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0多項,為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師資隊伍
機械工程學院擁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擁有
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數控與機電控制技術、幾何精度設計檢測與質量控制、材料成型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摩擦學及摩擦材料、先進
金屬材料7個校級創新研究團隊。現有教職工121人(教授30人,博士36人,碩士58人),享受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
淄博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省級學科帶頭人3人,省高校中青年學術骨幹與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6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45人,“136人才工程”12人,山東省千名知名技術專家3人。學院擁有一批學術造詣深、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在數控技術、數位化設計製造技術、
機電系統測控技術、機器人技術、精密模具設計製造技術、金屬材料成形技術等領域具有很強的科研實力,樹立了學科優勢和研究特色。3年來,承擔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級、市廳級科研課題40多項和一批重大橫向合作課題,科研經費到位1000多萬元,發表論文近500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0多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1項和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0多項,為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技交流
機械工程學院與國內外眾多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密切聯繫,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聯合辦學,聘請了多名包括院士在內的著名學者作為特聘教授和兼職教授,與
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機械工程、工業工程領域長期聯合培養工程碩士。學院先後成立了山東省數控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光纖通信檢測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淄博市機電一體化技術創新服務中心、水泵先進制造技術創新服務中心、橡塑模具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校企聯合科研機構,組織成立了山東理工大學機械製造業校企聯誼會,為機械工程學院的開拓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培養模式
培養“品德好、基礎厚、能力強”的高素質特色人才是機械工程學院一切工作的最高目標。目前,機械工程學院正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實施品牌專業打造工程,使學院各專業成為理工大學的名牌專業;各專業學生在CAD和數控技術的知識及套用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大力進行教學體系改革,主幹專業課實施雙語教學;針對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最佳化教學內容,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大力進行學生在機電方面的特長技能以及先進軟體運用能力的培訓,在校期間接受4門以上技能特長培訓以及系統的事業生涯設計指導,強化學生機電方面的技能特長,突出我院人才培養特色,畢業生就業競爭力顯著增強;重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學院充分利用省重點實驗室及其它先進教學儀器設備的優勢,以及教授、博士高水平師資優勢,充分利用省內50餘家聯誼企業的優勢,加強學生實踐教學的指導及基地建設,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重視學生考研工作,選派部分專家、教授作為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考研全過程的指導與幫助;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工作,加強用人基地建設,實現畢業生就業基地化,保證願意就業的學生100%就業。
發展方向
面向新世紀,機械工程學院將立足高起點、面向新目標,上水平、爭一流、求發展,以特色學科建設工程和中央-地方共建機械基礎實驗室為源頭,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和實驗室建設,努力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將機械工程學院建設成為研究型學院。經過5年的努力,教師數量達到120人,在校生人數達到2600人,科研經費年到款額800萬元,本科專業增加到5個,碩士點增加到7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二級學科成為博士點,辦學實力、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質量處於省內高校同類學院前列,為建設山東製造業強省和高水平理工大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華民族前輩先賢的理想與抱負將由今天的中華兒女來實現,真誠歡迎廣大莘莘學子加盟機械工程學院,讓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進教育改革的進程,為培養出符合開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合格的高級專門人才而努力奮鬥。
地圖信息
地址:新村西路西首山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