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海陽轄區嵩山村

山東煙臺海陽轄區嵩山村嵩山村位於海陽市南部,距街道辦事處駐地7公里,距市政府駐地10公里。2000年,全村有耕地23.3公頃, 2002年,全村有49戶,13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東煙臺海陽轄區嵩山村
  • 地理位置:嵩山之陽高處
  • 人口:133人
  • 耕地:23.3公頃
村名由來,概況,大事記,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村名由來

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趙姓建村。因村位於嵩山之陽高處,故命名嵩山耩村,官方用名嵩山村。後有王、溫、於、姜、鄧等姓自外地遷來定居。

概況

地處東經121°14′,北緯36°44′。東與西遲格莊為鄰,西與神童山相連,南與榮家莊交界,北依嵩山,隸屬鳳城街道辦事處。 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桑、蘋果等。 均為漢族,有王、姜、溫、趙、李、鄧、於、宋、孫、劉等姓。 195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0.9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萬元。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5.7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2%、6%、32%,人均純收入2038元。

大事記

1942年本村解放,與西遲格莊劃為一個行政村。 1960年與西遲格莊分設,成為獨立行政村。 1989年底村集體投資4萬元,村民吃上自來水。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10公斤,總產3.3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10公斤,總產6.3萬公斤。1983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310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10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583.6公斤,總產7.57萬公斤。 1990年,村黨支部發動民眾植桑2公頃。1993年,栽植紅富士蘋果1.3公頃。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77.77萬元,其中農業收入46.51萬元,林業收入3.61萬元,畜牧業收入27.65萬元。 第二、三產業1958年,村集體建立油坊,趙炳君主管。1975年,村建麵粉廠,溫軍主管。1974年,村設立供銷社代銷店,隋連清主管。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0人,收入7.71萬元,其中工業收入4.18萬元,建築業收入3.53萬元。第三產業從業人員9人,收入40.22萬元,其中運輸業收入11.31萬元,服務業收入21.37萬元,商飲業收入7.54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9年,村成立國小,4個年級,1個複式班,有教師1人、學生31名。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學生2人。本村的秧歌是海陽大秧歌的主要流派之一,全市聞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全村有拖拉機11輛,機車30輛,電話20部,彩電40台,電冰櫃1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2002年,村民住房全是瓦房,人均居住面積2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8年,始用電網供電。1988年,安裝自來水設施,村民喝上自來水。2002年2月,安裝有線電視。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6年,成立村黨支部,於明俊任黨支部書記。後有姜奎澤、王作興、鄧從信、於在水、王進壽、王作平、鄧從金、鄧介平等任村黨支部支書。2000年8月,於在水復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1月,徐喜濤掛職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9月起,王進壽任黨支部書記。本年,全村有黨員15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60年,與西遲格莊分設,成為獨立行政村,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鄧從金任主任。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鄧從信、於在水、鄧從金、於新興、趙國正、王進壽。2002年,王進壽當選為直選村委會主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