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劃歸寶善區和延年區。
民國十八年(1929年)至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歸四區(寨頭堡)和五區(王集)。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至1956年,又劃歸六區和五區(先王寨子區後為楊安鎮區)。
1958年9月,成立楊安鎮公社;同年12月,商樂並縣,改為楊安鎮公社。
1961年,商樂分縣後,又恢復為樂陵縣楊安鎮公社。
1985年,鎮人民政府由楊安鎮西街遷移小半屯。
1988年12月,樂陵撤縣設市,改為樂陵市楊安鎮。
1993年,撤銷王寨子鄉,併入楊安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楊安鎮轄30個社區、10個行政村:王新宋社區、韓李社區、王方闞社區、趙北社區、王雙社區、楊家社區、黃劉社區、閆李社區、王於社區、半屯社區、楊安鎮社區、苗家社區、崔劉社區、周家社區、商郝社區、四寨社區、龐郝社區、董家社區、鹼高社區、陳唐社區、孫路社區、任楊社區、夏家社區、三石社區、孫李社區、沈劉社區、孫欒社區、劉楊社區、封家社區、王寨子社區、劉家、大王、安子李、蘇家、剪毛王、關廟李、左集、馮辛莊、許家、堤北董。
截至2020年6月,楊安鎮轄8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趙明月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土地資源
2011年,楊安鎮有耕地面積7.6萬畝。
人口
2011年末,楊安鎮總人口4581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萬人,城鎮化率78%。另有流動人口10364人。總人口中,男性22910人,占50%;女性22907人,占50%。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2.4‰,人口死亡率4.82‰,人口自然增長率7.5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85.7人。
2017年末,楊安鎮常住人口為48561人。
截至2019年末,楊安鎮戶籍人口為48834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楊安鎮有工業企業180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0個。
農業
2011年,楊安鎮實現農業總產值達5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2%。
楊安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萬噸,人均750千克,其中小麥1.2萬噸,玉米1.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和小棗。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2萬畝,主要品種有白菜、韭菜、大蔥、西紅柿、茴香等;產量3萬噸,其中白菜1萬噸,韭菜0.8萬噸,大蔥0.6萬噸。鮮棗產量102.48萬斤。
楊安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0.8萬頭,年末存欄0.5萬頭;羊飼養量0.6萬隻,年末存欄0.3萬隻;家禽飼養量2萬羽。
工業
2011年,楊安鎮有工業企業42家,職工5000人,工業生產總產值達30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6%。實現工業增加值5億元,比上年增長12%。
商業
2011年末,楊安鎮有調味品經營門店400多家,年交易額20億元,從業人員65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5億元,比上年增長6.8%。集貿市場7個,年成交額180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楊安鎮有幼稚園12所,在園幼兒860人,專任教師24人;國小6所,在校生1520人,專任教師4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國中1所,在校生1280人,專任教師6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楊安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5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50戶;各類圖書室4個,藏書7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2000人。2011年末,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4.6萬戶,入戶率達9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楊安鎮有鎮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15(所)個;病床29張。專業衛生人員15名,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楊安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00戶,人數898人,月人均5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33人。敬老院床位3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8人。慈善分會1個。2011年,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8萬人,參保率達98%。
交通
楊安鎮境內有248省道經過。
歷史文化
據說北宋楊家將曾在此安營布陣,故得名。
風景名勝
碧霞湖原名楊安鎮水庫,2009年10月,碧霞湖榮獲“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稱號;2010年,碧霞湖被評為山東省第七屆水利風景區。
漢白玉五龍柱高25米,基座三面浮雕,老子講學、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大禹治九河,背面是“碧霞湖建設紀略”。
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楊安鎮入選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名單。
2021年11月10日,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2022年5月,入選山東省第三批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創建工程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