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中國史學研究
發展歷史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史學研究所具有深厚的學術積澱,以著名史學家葛懋春先生等人的開拓性探索肇其端緒。他們創設了新中國第一個史學理論碩士點。葛懋春、項觀奇主編的《
歷史科學概論》乃是新時期第一部史學概論教材,仍盛行不衰。葛懋春系統從事中國現代史學理論發展史的資料蒐輯和研究工作,堪稱成績卓異。葛懋春、李興芝和蔣俊等先生的主持編輯以“輯錄1919年到1949年期間有關歷史過程的理論和史學方法論的文獻”為主的大型資料集《中國現代史論選》三冊,近200萬字。在此基礎上,蔣俊著成《中國史學的近代化歷程》一書,對民國年間中國史學由傳統向現代的轉換路線作了迄今最為精確的描述,受到廣泛稱譽,被視為該領域的代表作。
科研條件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史學研究所有史學理論及史學史、中國近現代史兩個專業,其中以20世紀中國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為主攻方向,在本學科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所的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有計畫、有步驟地展開,以新的觀念和體例修訂史學概論教本,輯錄各種重要學術史料,編選代表性論作,重新撰寫史學史等,逐步構成一個嚴整有序的體系。本所的許多創穫已產生了持久性的影響,為學術界所公喻。尤其在中國現當代史學思想及史學思潮研究方面有精深而獨到的洞見,可謂獨樹一幟。同時積極關注當前的史學新動向,就諸多前沿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思考,居於國內領先地位。
科研成就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史學研究所的秦漢史研究,特別是秦漢人物與秦漢政治制度史研究,也具有堅實的基礎。這可以孟祥才教授的累累成果為代表。《王莽傳》、《劉邦評傳》、《漢高帝大傳》、《漢光武帝大傳》等,是孟祥才教授對秦漢人物研究的代表作;《先秦秦漢史論》、《中國農民戰爭史·秦漢卷》、《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第1卷、《齊魯古代兵家評傳》、《齊魯思想文化史:從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等,是孟祥才對秦漢史綜合研究的代表作;而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秦漢卷》、《中國改革通史·先秦卷》、《中國政治制度史》,可以說反映了當前史學界秦漢制度史研究所達到的學術水準。另外,將由本院資助、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兼職教授張金光的《秦制研究》一書,是作者一生心血的結晶,此書的出版,將在整體上刷新對秦代歷史的研究。
王學典教授為國內史學理論學科的領軍人物之一,出版《歷史主義思潮的歷史命運》、《二十世紀後半期中國史學主潮》、《20世紀中國史學評論》、《翦伯贊學術思想評傳》和《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學》、《思想史上的新啟蒙時代》、《唯物史觀與倫理史觀的衝突》等多部專著,在歷史知識論、20世紀中國歷史學的發展、唯物史觀派史學的變遷歷程、當代史學的演變等方面都有篳路藍縷之功,有些已成為填補空白之作。他主編的《史學引論》已被全國20多家大學歷史系採用為史學理論課教材。近年本所又兼顧中國傳統史學的研究,從文獻學的角度切入,推出了《宋代文獻學研究》等數部有分量的著作,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頂級刊物發布論作,受到同行的推許。此方面以張富祥教授的研究為代表。近來張富祥教授又致力於《中國歷代史論通史》的編著,將對各時代史論的整體風貌、發展線索、獨特範疇、深層成因及對後世影響等展開全面研究,以扭轉史學理論研究領域中的一個嚴重偏向,填補學術史上的重大空白。另外,在上述資深學者的帶動下,青年教師陳峰教授、李揚眉副教授和楊華講師也逐漸嶄露頭角。他們在一定的巨觀視野下,分別從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古史辨”派史學、美國中國學等專題入手精耕細作,對近現代史學的發展作具體而微的探索,已經取得相當的實績,引起學術界的積極關注。
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是最近著手開拓的一個新方向。立足於發揮本所的優長,以近現代學術思想史為主體,同時側重近現代中國經濟史的考察。學術思想史方面由王學典領銜,力圖採取一種打通學術與社會的方法和思路,以加強學術思想史研究的深度,提升對歷史的洞察力和整合力。經濟史方向以早年師從孔令仁先生的李平生教授為帶頭人,取得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主持或承擔省部級項目,出版著作數種,在專業核心刊物發表多篇有影響的論文,並屢次獲獎。為研究生開設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經濟史、中國經濟早期現代化歷史、山東區域經濟早期現代化研究、中英關係史(英語講授)等課程。陳峰、李揚眉和楊華也承擔本專業一定的教學科研工作。此方向今後將進一步充實力量,擴展規模,加強合作,成為一個新的學術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