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雜頌

《山居雜頌》是宋代詩人如璧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山居雜頌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如璧
  • 作品出處:《倚松老人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山居雜頌
華嚴台上平如掌①,
自是人行道不通。
要識普賢真境界②,
亂山如浪涌雲中。
山居雜頌
溪邊小立聽溪聲,
日到溪心袞袞明。
獨木自橫人不渡,
隔溪黃犢轉頭鳴。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華嚴台:比喻佛境。華嚴,即《華嚴經》,華嚴宗的主要典籍。
普賢:佛教大乘菩薩,專司“理”德,中國佛教尊為四大菩薩之一。

作品譯文

佛境平平坦坦如同手掌一般,
世人到此卻往往迷路走不通。
要想見識普賢菩薩的真境界,
就在那山巒疊嶂滾滾白雲中。

作品鑑賞

這首詩結合山居生活闡示修禪之道。一、二句是說,佛境如手掌一般平坦,沒有阻礙,人人都有可能成佛,因為人人自身都有佛性存在。“凡夫”和“佛”,沒有多大差別,關鍵在於“迷”和“悟”的不同。既然佛境如此平坦,為什麼很多人總是感到此路不通,感到修禪一無所得呢。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俗念未除,未識自性,迷而不悟。三、四句指出,要想成佛,達到“普賢真境界”,也並非舉手之勞,必須經過苦苦修行。“亂山如浪涌雲中”,是形容僧人所住的寺院的位置,處於崇山峻岭、滾滾白雲之中,遠離喧鬧、嘈雜的塵世,在此清靜之地修禪,自然會有所領悟,走上通向佛境的平坦大道。

作者簡介

如璧(1065一1129),宋代僧人。俗姓饒,初名節,字倚松、德操。臨川(今屬江西)人。博學能文,尤長於詩,與潘大臨、呂本中等文人名士為知己。北宋元符間(1098一1100),到汴京(今河南開封)訪丞相曾布,為門客,上書請用蘇軾、黃庭堅;又與曾布論新法,意見不合,遂佯狂避世,剃度為僧。謁香岩月得法,後繼丈席。曾作偈云:“閒攜經卷倚松立,訪問客從何處來。”四眾頌之。因自號倚松老人。有《倚松老人詩集》2卷存世。陸游譽之為當世第一詩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