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尾村,位於坪地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黃竹村、花園村。始建於清代中期,坪地蕭氏二世祖蕭思俊的三個兒子蕭祚豪、蕭祚傑、蕭祚富遷入此地建村。因立村之處在池塘後面而取名山塘尾。該村地處平原地帶,附近有求水嶺山,海拔120米;丁山河從村東面流過。現村於20世紀90年代在原地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塘尾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中心社區
- 地理位置:坪地街道西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坪地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地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地公社;1983年7月,屬坪地區;1986年10月,屬坪地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地鎮;2004年,屬坪地街道中心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蕭姓,元末明初從福建寧化石壁村遷移至廣東梅州松源,後輾轉遷至龍崗坪地;清代中期從坪地石灰圍遷移至該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510人,其中男性256人,女性254人;80歲以上18人;最年長者95歲(女);實際在村人口40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2727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9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3人,主要分布在美國、法國、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種植水稻,兼種荔枝、甘蔗。1984年,部分村民開始建新房,1997年,村里利用集體資金建起了村集體所有的第一棟廠房;同年,村集體提供土地並規劃建房,後逐漸建成山塘尾安全文明小區。2006年,建村辦公樓,現仍在使用。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餅、油角、糖環、花生糕、茶果、年糕等。龍崗大道、環城南路、興華路為該村主要進出通道。20世紀70年代通電,80年代中期通自來水,80年代末通電話,200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場及文體活動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等。
該村存有蕭茂生等於2006年編纂的《坪地蕭氏族譜》,其中收錄了“蕭氏家訓十則”,此家訓刻錄於石灰圍村蕭氏宗祠牆上,流傳至今。主要內容為:“一孝父母,二和兄弟,三別夫婦,四序長幼,五睦宗族,六嚴內外,七訓子孫,八勤職業,九明利義,十守官銜。”2015年,參與制定《中心社區村規民約》。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現存約100座,代表性民居有蕭氏圍村和山塘尾蕭氏宅。蕭氏圍村建於清代,占地面積約3940平方米,坐西朝東,由四橫巷兩縱街組成,前有禾坪和月池,古建築多為民國時期修繕,單體建築,磚木結構,尖山式灰瓦頂;由於年久失修,已破敗,部分有人居住。山塘尾蕭氏宅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約220平方米,坐西南朝東北,面闊20米,進深11米,牆高5.5米,兩門五開間兩進布局,高2層,磚木結構,尖山式灰瓦頂,保存狀況良好,現仍有人居住。現存有蕭氏宗祠,始建於清代中期,占地面積288平方米,三進兩天井布局,磚木結構,尖山式灰瓦頂,船形屋脊,前有月池和禾坪等。正門上有“蕭氏宗祠”匾額,中堂有“師儉堂”木匾,還有楹聯“蘭陵世系;麟閣家聲”。為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每年重陽節前後,族人參加由坪地蕭氏宗親會組織的祭祖活動。該村傳承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中秋晚宴之後,村民在戶外空曠之地擺上供桌,擺好各種節日祭品,有月餅及各種瓜果,待月亮出來之後全家拜月,放鞭炮。
代表性人物:蕭石洪(1926一2000),曾在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任班長,參加過紅花嶺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惠東藥材公司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