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勝境

山中勝境

《山中勝境》是張大千創作的繪畫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中勝境
  • 作者: 張大千
  • 材質:設色紙本
  • 形制:立軸
作品簡介 ,作品著錄,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款識:△足跡不經千萬里,眼中難盡世間奇。筆鋒到處無回顧,天地為師老更痴。大滌子本,大千居士臨之。 △此予三十年前所作,當時極意效法石濤,惟恐不入;今則惟恐不出。書畫事與年俱異,蓋有不期然而然者矣。甲辰四月展觀,點染數筆因題,爰翁。 △流水含雲冷,漁人罷釣歸,山中境何似,落葉鳥同飛。再錄大滌子句。 印文:張季、大千、歸鞠廬、寒風草堂、苦瓜滋味、浪花無際似清湘、大千唯印大年

作品著錄

出版:1.《張大千書畫集》第七集圖版7,台北歷史博物館,1990年; 2.《名家翰墨第四十集—張大千前期山水特集》P59,香港翰墨軒有限公司,1993年5月。

作品賞析

此幅張大千的《山中勝景》酣暢之中透現古意,灑脫之中不失法度,是大千臨習石濤之佳作。根據兩次題跋推斷,該畫創作於1934年左右,為張大千學畫之“早年”,尚處於以習古為尚的階段。他這一時期的學古,不僅體現為對前人筆墨之法的體味與學習,還表現在繪畫精神層面上與古人的相期相會——所謂“足跡不經千萬里,眼中難盡世間奇。筆鋒到處無回頭,天地為師老更痴”,正是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神領之會。這是張大千高於他人的地方,學古而不泥古。當然,大千學石濤,有可亂真之作,是為畫壇佳話,但此類作品對於理解大千的藝術,卻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可亂真的“石濤”僅是假“石濤”罷了,並不是張大千。所幸的是,這一幅“石濤”並非一張民國“古董畫”,它在石濤的筆法身影中,流露出了張大千天然的利落靈秀、俊俏爽利的個人品性,是為古人與今人結合、訓練與表現統一的創作性作品。對我們今天理解大千的藝術歷程,價值頗大。
也許,大千創作此畫的時候,他“極意效法石濤”,“唯恐不入”,對此畫流露出自己的某些影子會有所“保留”;而三十年後,當他重睹舊物,卻又因“唯恐不出”而對畫中石濤有所“保留”。此一進一出,恰是大千藝術探索的某種縮影—以精研古人為入手之法,以師法自然之法,游於法度意趣之間,抒胸中欲達之意。或許這正是大千感慨“畫事與年俱異,蓋有不期然而然者矣”之原因。應該說,此畫前後兩個階段的長題,恰是大千三十習古、六十創新兩個階段創作心境的重要表現,對我們深刻理解張大千意義頗大。此畫雖為早年之作,然筆法純熟瀟灑,有石濤之勁而不失文雅之正,古意盎然而不滯於古板,靈氣流動而不從於膚淺,一片荒寒卻有漁夫獨然樂於小橋流水間,大千之灑脫人生,恍如畫境再生,實屬難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