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光鎮(屯光鄉)

屯光鎮

屯光鄉一般指本詞條

屯光鎮,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地處屯溪區東部,東與歙縣接壤,南與陽湖鎮毗鄰,西與新潭鎮、昱東街道相連,北與徽州區交界,行政區域面積3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屯光鎮戶籍人口為22103人。

明、清時期,分屬休寧縣黎陽東鄉十六都和歙縣南鄉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1992年2月,屯光、篁墩2鄉合併成立屯光鎮。截至2020年6月,屯光鎮轄4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屯光大道6號。

2020年,屯光鎮兩稅收入由2015年的6540.6萬元提高到1.146億元,約“十二五”末的1.75倍,連續4年保持億元以上。2020年,完成屬地固定資產投資19億元,工業總產值0.88億元,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4.03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48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10.9億元。2020年,屯光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428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屯光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
  • 地理位置屯溪區東部
  • 面積:33 km
  • 下轄地區:4個社區、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屯光大道6號
  • 電話區號:0559
  • 郵政區碼:245051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花山謎窟、篁墩、孫王閣、醉溫泉
  • 車牌代碼:皖J
  • 人口:22103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分屬休寧縣黎陽東鄉十六都和歙縣南鄉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
民國十年(1921年)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分屬休寧縣率口鄉和歙縣第四區、第五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後改屬屯溪市率口鄉和歙縣岩寺區、王村區。
1958年2月,分屬屯溪市屯光公社和歙縣王村人民篁墩大隊。
1983年3月,設歙縣王村區篁墩公社;同年10月,政社分設,分別設立屯溪區屯光鄉和歙縣篁墩鄉。
1987年12月,篁墩鄉劃入屯溪區。
1992年2月,屯光、篁墩2鄉合併成立屯光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屯光鎮轄8個社區、9個行政村:前園、上新、阜上、安東、社屋前、湖邊、茶場、尤溪、雲村、上草市、下草市、篁墩、富禮、涪村、漢沙、南溪南、留村;下設35個居民小組、6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屯光鎮轄4個社區、7個行政村:社屋前社區、湖邊社區、尤溪社區、草市社區、雲村村、篁墩村、富禮村、浯村村、漢沙村村、南溪南村、留村,鎮人民政府駐屯光大道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屯光鎮地處屯溪區東部,東與歙縣接壤,南與陽湖鎮毗鄰,西與新潭鎮、昱東街道相連,北與徽州區交界,行政區域面積33平方千米。
屯光鎮

地形地貌

屯光鎮地處皖浙贛三省交會的皖南山區黃山余脈與白際山余脈之間,地勢大致周高中低,四周多為海拔200—380米的低山和丘陵。地形由新安江將全境分割成南北兩大塊區域,東西長、南北窄。主要山脈有九龍山、太陽山、觀音山,最高點位於尤溪社區麻雀山,海拔361米;最低點位於涪村壩上,海拔113.8米。

氣候

屯光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720毫米,但年際變差大,最多年達2700毫米,最少年僅9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6.3℃。

水文

屯光鎮境內河流屬新安江流域,主要河流新安江自東向西貫穿全境,於涪村橋頭流入歙縣,境內長度11千米。另有1千米以上的河流與山溪8條。

自然災害

屯光鎮主要自然災害為水災、旱災。歷史上較嚴重的有1996年6月30日洪災,直接造成水稻、蔬菜等農業損失200多萬元,倒塌房屋10餘間,其中漢沙下四村30多戶村民被轉移安置。2008年1月至2月上旬,因持續降大雪、降溫,先後遭受兩次雪災冷凍襲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75萬元。

自然資源

屯光鎮礦藏有尤溪紅砂岩石料、篁墩至涪村河段的砂金、新安江河段的砂石、上草市及富禮、南溪南一線的磚瓦黏土等,有山場2.6萬畝。
2011年,屯光鎮有耕地面積5387畝,其中水田4145畝,旱地1242畝。

人口

2011年末,屯光鎮總人口4748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8300人,城鎮化率80.6%。另有流動人口3707人。總人口中,男性23894人,占50.3%;女性23586人,占49.7%;14歲以下6932人,占14.6%;15—64歲36512人,占76.9%;65歲以上4036人,占8.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7343人,占99.67%;有回、壯、蒙古、朝鮮、苗、土家等13個少數民族,共137人,占0.33%。2011年,人口出生率7.9‰,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30.5人。
2017年末,屯光鎮常住人口為2.41萬人。
截至2019年末,屯光鎮戶籍人口為2210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屯光鎮完成財政總收入8402萬元,比上年增長42.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873萬元,比上年增長4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670萬元,增值稅1816萬元,企業所得稅16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19元。
2014年,屯光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4.42億元,增長10%;兩稅收入6500萬元,其中地稅收入同比增長2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428元,增長12.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3億元,增長1.4%。
2015年,屯光鎮完成兩稅收入6540.6萬元,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46億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098元。
2019年,屯光鎮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
2020年,屯光鎮兩稅收入由2015年的6540.6萬元提高到1.146億元,約“十二五”末的1.75倍,連續4年保持億元以上。2020年,完成屬地固定資產投資19億元,工業總產值0.88億元,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4.03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48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10.9億元。2020年,屯光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428元。

農業

2011年,屯光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1.1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69%。
屯光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155噸,其中水稻2290噸,玉米722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油作物。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6319畝,產量9907噸,主要品種有葉菜類、根莖類、茄果類等,其中葉菜類2887噸,根莖類4964噸,茄果類582噸,油料作物產量395噸。
屯光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1170頭,年末存欄6684頭;家禽飼養量73733羽,出欄45070羽;畜牧業總產值0.1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3.3%。

工業

屯光鎮形成以紡織、電子、汽車維修、建築材料生產等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4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6%。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實現工業增加值59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9%。
2014年,屯光鎮引進30個項目,累計到位區外資金(含續建)15.2億元,增長22.3%。其中新引進項目到位資金2.6億元。市“十大工程”完成投資20.9億元,同比增長52.6%,32個區“十大工程”完成投資41.5億元,同比增長18.9%。
2015年,屯光鎮新引進項目48個,引進區外內資3億元。32個三次產業和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9.24億元,其中8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34億元。

商貿

2011年末,屯光鎮有商業網點15個,職工24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2.8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屯光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7113萬元,比上年增長22%;各項貸款餘額7177萬元,比上年增長6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屯光鎮有幼稚園12所,在園幼兒680人,專任教師36人;國小3所,在校生1650人,專任教師8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830人,專任教師12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44萬元,比上年增長5%o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4%,比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屯光鎮有農業科技人員中有農藝師2名,助理農藝師6名,市糧油生產專家組成員1名,工程師1名,助理工程師2名。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屯光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圖書室17個,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藏書10萬多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21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3萬戶,入戶率100%。
2011年末,屯光鎮有體育場地2處。7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屯光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個,其中門診部(所)2個;病床10張。專業衛生人員13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屯光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9戶,人數776人,支出206.3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221元,比上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137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80人次,共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3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1戶,人數450人,支出60.3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112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6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會福利費2.4萬元。2011年度發放救災款51萬元;轄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3850人,比上年增長360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629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3650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8350人,參加計畫生育保險職工5890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440人,參保率98%。
2020年,屯光鎮累計新增就業1050餘人。發放農村低保金881萬元,城市低保金1137萬元,臨時救助92萬元,計畫生育獎、特扶資金416萬餘元,獨生子女保健費104.2萬元。城鄉居民醫保參保19892人,參保率達96%。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屯光鎮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5萬件。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6個,固定電話用戶0.3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7%;行動電話用戶0.4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100%;寬頻接入用戶0.35萬戶。

基礎設施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屯光鎮有綠化面積1.8萬平方米。公共綠地40公頃,綠化覆蓋率10.5%,人均面積8.4平米。

交通運輸

2011年,屯光鎮客運總量6.5萬人次,貨運總量10.6萬噸。另有205國道經過境內。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屯光鎮因1955年2月率先在屯溪市成立青春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視為屯溪的光榮而得名。

風景名勝

  • 花山謎窟景區
花山謎窟景區花山謎窟) 位於屯溪東郊,是屯溪新開發的一處新景點。花山謎窟為其主要景點。

著名人物

  • 程靈洗
程靈洗(514年—568年),字元滌,海寧黃墩(今屯溪篁墩)人。梁侯景之亂,靈洗集黟、歙鄉勇保衛地方,抗拒景軍,梁元帝授其譙州刺史,領新安太守。歸陳後,武帝嘉其義,授蘭陵太守,封遂安縣侯。後以功授都督南豫州刺史、左騎將軍。天嘉四年(563年),靈洗率部擊敗周迪兵寇,遷中護軍,都督郢州刺史。廢帝即位,封靈洗為雲麾將軍,後又以平叛有功封重安縣公、安西將軍。靈洗治軍嚴明,與部眾同甘苦,頗受將士擁戴。性好播植,精於耕耘,常親臨田間勞動。
  • 程大位
程大位(1533年一1606年),字汝思,號賓渠,明休寧率口渠東(今屯溪前園村)人。明末數學家。明末皖南地區,由於商業相當發達,數學受到商人的充分重視,作為小商入出身的程大位,未入仕途,處出經商,“逐游吳楚,博訪聞人達士”,留心算學,遇有“通數學者,輒造訪問難,孳孳不倦”。由於他聰明好學,不借重金,購求遺書,學而不倦,還經常深入實際,蒐集問題,丈量測算,獲得豐富的數學基礎理論和實踐知識。程大位四十歲後棄商歸里,“覃思於率水之上”,經二十年的苦心鑽研,埋頭著述,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寫成《算法統宗》十七卷。明朝末年,日本人毛利重能把它譯成日文,傳入日本,開日本“和算”之先河。十八世紀前後傳入東南亞和歐洲。《算法統宗》後又經其本人刪繁就簡,藉其要領,寫成《算法纂要》四卷,更臻完善,系統簡明。程大位集十六、十七世紀珠算之大成,確立了珠盤算式,並完善了珠算口訣,標誌著我國珠算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程大位對珠算的發展、普及起了重要的歷史作用,後人稱他為“珠算大師”。
  • 程敏政
程敏政(1445年—1500),字克勤,明休寧篁墩(今屯溪)人,時人稱為程篁墩。程敏政自幼聰明好學,酷愛讀書,從小就有“神童”之號。明成化二年(1466年)殿式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禮部右侍郎。程敏政博覽群書,熟悉歷朝典籍,多次參加明英宗、憲宗兩朝實錄編寫、校正。任侍講學士時,能聯繫實際講解經史大義,陳述利弊,直言不諱,盡職盡責,受到朝廷器重,皇帝稱其為先生。支書上稱他“學問該博,為一時冠”。程敏政在文學上與李東陽齊名,傳世之作有《宋遺民錄》、《篁墩文集》、《明文衡》等。
  • 江瓘
江瓘(1503年—1565年),字明瑩,安徽歙縣篁南人(今黃山市屯溪區屯光鎮南溪南)。因得嘔血症,學醫自治,盡畢生之力蒐集歷代醫家醫案,終成名醫。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名醫類案》初稿成,未刊行。其子應宿走遍大半箇中國,博採名醫驗方,歷時19年,五易其稿,使《名醫類案》12卷刊行於世。是書上采扁鵲、倉公、華佗諸家,下訖元、明諸名醫驗案,分205門,包括內、外、婦、兒、五官各科,既忠實於原始資料,又隨附評論。是我國第一部總結歷代醫案的醫學名著。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