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維赤奮若新春,“己丑年新春"的又一種寫法
今年見到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春聯。查了一下,才明白寫的什麼東東,原來是“己丑年新春"的又一種寫法,大家看看以下內容就明白了:
天干地支的起源
傳說天干地支是黃帝時候的大撓氏所創。其在運用中有許多神奇的地方,這對現代人來說還是個迷!
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乾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那么,乾支紀法的發明者究竟是誰呢?
雖然有以下一些說法來考證乾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誰發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始終都是一個謎。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來乾支是大撓創製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乾;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三命通會》論支幹源流曰:夫乾猶木之乾,強而為陽;支猶木之枝,弱而為陰。昔盤古氏明天地之道,達陰陽之變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後,先有天而後有地,由是氣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是曰天靈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乾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其十乾曰:於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昭陽;十二支曰: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于、執徐、大荒落、敦洋、協洽、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蔡邕獨斷曰:“乾,乾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是也。”謂之天皇氏者,取其天開於子之義也;謂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於醜之義也;謂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於寅之義也。故乾支之名在天皇時始制,而地皇氏則定三辰,道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而乾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虛王,臣不虛貴,政教君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氣而有子母之分,於是乾支始有所屬焉。至於伏羲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與人,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以作甲歷而文字生焉。逮及黃帝授河圖,見日月星辰之象,於是始有星官之書。命大堯探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納音之屬。
乾支是十個天干與十二個地支
在一般情形下,“乾支”共有二十二個,其中“支”比較容易讓人了解。因為“支”有可代替的動物的名字:子為鼠;午與馬;醜為牛;……
“十乾”“十二支”二者都可以說明季節的變動。
“子”就是“孽”,表示萬物繁茂的意思。
“醜”就是“紐”,是用繩子捆住的意思。
“寅”就是“演”和“螟”,指萬物開始伸長的意思。
“卯”就是“茂”,為萬物茂盛的意思。
“辰”就是“伸”或“震”,也就是萬物震動伸長的意思。
“巳”就是“已”,指萬物己成的意思。
“午”是“仵”,指萬物已過極盛之時,又是陰陽相交的時候。
“未”就是“味”,是萬物已成有滋味。
“申”就是“身”,是萬物粗具形體的意思。
“酉”就是“老”或“鮑”,指萬物十分成熟的意思。
“戌”就是“滅”,指萬物消滅歸土的意思。
“亥”就是“核”,指萬物成“種子”的意思。
十天干的起源:
“甲”就是“鎧甲”,指萬物衝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
“乙”就是“軋”,指萬物伸長的意思。
“丙”為“炳”字,指萬物繁茂的意思。
“丁”為“壯”,指到達“壯丁”的時候。
“戊”為“茂”字,也是萬物蘩茂的意思。
“己”為“起”字,指萬物蘩茂的意思。
“庚”為“更”字,萬物更新的意思。
“辛”為“新”字,為萬物一新的意思。
“壬”為“任”或“妊”字,為萬物被養育的意思。
“癸”為“揆”字,萬物萌芽的意思。
以上為天干、地支分別以文字學上的音韻與六書加以說明。
天干地支的起源
傳說天干地支是黃帝時候的大撓氏所創。其在運用中有許多神奇的地方,這對現代人來說還是個迷!
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乾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那么,乾支紀法的發明者究竟是誰呢?
雖然有以下一些說法來考證乾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誰發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始終都是一個謎。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來乾支是大撓創製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乾;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三命通會》論支幹源流曰:夫乾猶木之乾,強而為陽;支猶木之枝,弱而為陰。昔盤古氏明天地之道,達陰陽之變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後,先有天而後有地,由是氣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是曰天靈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乾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其十乾曰:於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昭陽;十二支曰: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于、執徐、大荒落、敦洋、協洽、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蔡邕獨斷曰:“乾,乾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是也。”謂之天皇氏者,取其天開於子之義也;謂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於醜之義也;謂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於寅之義也。故乾支之名在天皇時始制,而地皇氏則定三辰,道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而乾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虛王,臣不虛貴,政教君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氣而有子母之分,於是乾支始有所屬焉。至於伏羲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與人,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以作甲歷而文字生焉。逮及黃帝授河圖,見日月星辰之象,於是始有星官之書。命大堯探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納音之屬。
乾支是十個天干與十二個地支
在一般情形下,“乾支”共有二十二個,其中“支”比較容易讓人了解。因為“支”有可代替的動物的名字:子為鼠;午與馬;醜為牛;……
“十乾”“十二支”二者都可以說明季節的變動。
“子”就是“孽”,表示萬物繁茂的意思。
“醜”就是“紐”,是用繩子捆住的意思。
“寅”就是“演”和“螟”,指萬物開始伸長的意思。
“卯”就是“茂”,為萬物茂盛的意思。
“辰”就是“伸”或“震”,也就是萬物震動伸長的意思。
“巳”就是“已”,指萬物己成的意思。
“午”是“仵”,指萬物已過極盛之時,又是陰陽相交的時候。
“未”就是“味”,是萬物已成有滋味。
“申”就是“身”,是萬物粗具形體的意思。
“酉”就是“老”或“鮑”,指萬物十分成熟的意思。
“戌”就是“滅”,指萬物消滅歸土的意思。
“亥”就是“核”,指萬物成“種子”的意思。
十天干的起源:
“甲”就是“鎧甲”,指萬物衝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
“乙”就是“軋”,指萬物伸長的意思。
“丙”為“炳”字,指萬物繁茂的意思。
“丁”為“壯”,指到達“壯丁”的時候。
“戊”為“茂”字,也是萬物蘩茂的意思。
“己”為“起”字,指萬物蘩茂的意思。
“庚”為“更”字,萬物更新的意思。
“辛”為“新”字,為萬物一新的意思。
“壬”為“任”或“妊”字,為萬物被養育的意思。
“癸”為“揆”字,萬物萌芽的意思。
以上為天干、地支分別以文字學上的音韻與六書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