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寄(屠敬山)

屠寄

屠敬山一般指本詞條

屠寄(1856年4月15日—1921年8月14日),原名庾,字敬山,一字景山,又字歸甫,別字師虞,號結一宧主人,晚年更號無悶居士,江蘇武進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歷史學家、史地學家、蒙古史學家、駢文作家,書法家。

光緒十八年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京師大學堂正教習和工部郎中。1888至1889年,在張之洞任兩廣總督期間,入其幕府,督幕文案,並幫助張之洞辦理教育及書局事宜。1895年,經延茂將軍奏派隨赴黑龍江,查辦漠河金礦事。自1896年至1899年,他主要待在黑龍江擔任輿圖局總辦.屠寄擔任總纂後,採取一系列措施,使輿圖測繪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1899年3月,輿圖告成,並由屠寄主筆撰寫了《黑龍江輿地圖說》。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任淳安知縣。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他積極倡議招練民團為回響,並於9月與其子屠元博等人率常州回響辛亥革命,常州光復,被推舉為民政長。

基本介紹

  • 別名:屠庾
  • :敬山、景山、歸甫、師虞
  • :結一宧主人、無悶居士
  • 所處時代:清末民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江蘇常州臨川里 
  • 出生日期:1856年4月15日
  • 逝世日期:1921年8月14日
  • 主要作品:《黑龍江輿地圖說》《蒙兀兒史記》
  • 本名:屠寄
人物簡介,學術成就,作品選摘,家庭成員,

人物簡介

屠寄,字敬山、靜生,號結一宧主人。江蘇武進人(畫家劉海粟的姑父)。清代史學家。光緒十四年(1888)入“當代文學之宗”張之洞幕府,為“抱冰堂弟子”,深受張之洞“讀書期於明理,明理歸於致用”主張的影響。任廣東輿圖局總纂,主修《廣東輿地圖》;並任廣雅書局編審,期間與繆荃蓀等共同校訂《宋會要》稿本。光緒十八年(1892)中進士(與蔡元培同榜),授翰林院庶吉士,之後曾任浙江淳安知縣、工部候補主事。光緒二十一年(1895)應欽差大臣延茂之邀赴黑龍江,於同年10月抵達齊齊哈爾。光緒二十二年(1896),延茂要回京,但清政府會典館咨文要求測繪黑龍江地圖,而黑龍江又缺乏這方面的人才。時任黑龍江將軍的恩澤奏準朝廷允準,留下屠寄擔任黑龍江輿圖總纂,主持測繪和纂修事宜。不久改輿圖總局為通志局,並預聘屠寄為通志局總纂。同年10月,成立了黑龍江輿圖局兼通志局。光緒二十四年(1898)將黑龍江六城的草圖全部繪製完畢。第二年完成了黑龍江輿圖的審修及“黑龍江圖說”的撰寫。但纂修《黑龍江通志》的工作因種種原因未能完成。屠寄於1900年離開黑龍江。1902年任儀董學堂(今揚州中學)第一任總教習(校長)。辛亥革命時,與長子孝寬(同盟會會員)在江蘇省常州組織地方力量及中學生參與光復活動。常州光復後,被推舉為武進縣民政長。辛亥革命後,任北京大學國史館總纂。1913年,拒絕袁世凱北洋軍閥政府任命其為武進縣知事,辭職回家,一意著述。
屠寄
屠寄像
採集舊籍甚富,家有“結一宦”,收藏史地資料、輿圖、各地碑帖、外文圖書等,滿屋皆書。所藏之書在民國間散佚。其故居和藏書樓今仍在,除後進花園已毀外,其餘基本完好,保存了清代府邸建築風貌,現為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學術成就

屠寄工詩詞、駢文,長於史地之學,尤專於蒙古史。積數十年精力,採集舊集及外文史料,成蒙古史巨著《蒙兀兒史記》一百六十卷(其中14卷有目無文),對《元史》錯誤有所糾正。此書受清朝指示創作,歪曲元朝歷史,認為《元史》訛誤甚多,並蒐集零散材料補充了《元史》所缺的數百個人物傳,彌補了《元史》對元朝建立前早期蒙古族史、四大汗國史以及不少蒙古、色目重要人物事跡記載的缺略;以雙行夾注形式對蒙元史的史實、年月、人物、世系、官爵、地理、部族等作了大量考釋,精闢見解甚多。其著作還有:《黑龍江輿地圖》《黑龍江輿圖說》《京師大學堂中國史講義》《成吉思汗陵寢商榷書》《答張蔚西成吉思汗陵寢辨證書》《結一宧駢體文》等。未刊著作有:《元秘史地理今釋》稿、《黑龍江水道記》稿、《柳邊考古錄》稿、《東陲釋地詩》等。
屠寄
屠寄著《蒙兀兒史記》

作品選摘

《送李戶部慈銘赴天津》
辭官向滄海,臨別會長安。
老去憂風雅,深談出肺肝。
屠寄(屠敬山)
屠寄大家族合影
帝城春色近,島日夜光寒。
莫倚珊瑚樹,浮雲直北看。
《歸夢》
故園露冷客心驚,夜色黃樓有雁聲。
寥落楚天斜月里,西風吹夢過江城。
《卻憶》
玉河煙柳接金台,水畔香車宛轉來。
屠寄(屠敬山)
 屠寄(左二)與同仁合影
卻憶江南碧桃樹,東風愁寂為誰開。
《陽春亭即目》
繞郭蒼山起暮雲,亭前衰草遲斜曛。
回塘風定秋萍合,鸂鶒無端畫作紋。
屠寄(屠敬山)
屠寄 楷書七言對聯

家庭成員

長子屠寬(1879—1918),字元博,是常州著名的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識分子,同盟會會員,辛亥“常州光復”的重要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