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

用木頭做鞋底的鞋,泛指鞋。唐以前是旅遊用的鞋,在宋代以後基本上就是專門的雨鞋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屐
  • 性質:鞋
  • 用處:雨鞋
  • 出處:《急就章注》《釋名 釋衣服》等
中文解釋,部首筆畫,基本字義,組詞,相關古詩,英文解釋,古籍解釋,

中文解釋

部首筆畫

拼音:jī 部首:屍
部外筆畫:7 總筆畫:10
五筆86:NTFC
五筆98:NTFC
倉頡:SHOE
筆順編號:5133321254
四角號碼:7724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C50

基本字義

用木頭做鞋底的鞋,泛指鞋:木~。~履。
雨雪時,當套鞋使用,以防打濕鞋襪。唐顏師古《急就章注》:屐者,以木為之而施兩齒,所以踐泥。
劉熙《釋名 釋衣服》:屐,搘也。為兩足搘,以踐泥也。
宋張瑞義《貴耳集》:東坡儋耳,無書可讀,黎子家有柳文數冊,盡日玩誦,一日遇雨,借笠屐而歸。
<名>
(形聲。從履(鞋子)省,支聲。本義:木屐,一種笨重的木底鞋。)
同本義 [clogs]
木屐也。——《三蒼
以屐,為服。——《莊子·天下》。李註:“木曰屐者。”按,雨行所以踐泥。
介子推抱樹燒死,晉文公伐以制屐也。——《莊子·異苑》
屐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躡屐登崖。——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又如:屐子(木鞋);屐齒(屐底的齒);屐聲(腳步聲);屐履間(履屐間);屐響(木屐的響聲)
泛指鞋 [shoe in general]。
又如:草屐;屐履;錦屐

組詞

草屐;屐履;錦屐;屐子;屐齒;屐聲;屐履間;屐響

相關古詩

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辛棄疾滿江紅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葉紹翁遊園不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英文解釋

wooden shoes patten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奇逆切《韻會》《正韻》竭戟切,音劇。《說文》屩也。從履省,支聲。《增韻》木屐也。《晉書·宣帝紀》懿使軍士三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然後馬步俱進。或作跂。《莊子·天地篇》跂屩為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