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魯士大帝是遊戲《戰火與永恆》中的英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居魯士大帝
- 別名:四方之王
- 登場作品:《戰火與永恆》
- 屬 性:火
居魯士大帝是遊戲《戰火與永恆》中的英靈。
居魯士大帝(前590年或前580年-約前529年),波斯語:کوروش بزرگ;希臘語:Κύρος;現代波斯文:ㄆㄆ;傳統譯名為希臘語Κρο的拉丁文形式Cyrus的譯音。本是伊朗西南部一個小首領,經過一系列的征戰而勝利...
《居魯士大帝》是2018年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雅各布·阿伯特。內容簡介 居魯士大帝是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他以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首領起家,經過一系列的勝利,打敗了3個帝國,即米底、呂底亞和巴比倫,統一了古中東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大帝國。居魯士在占領巴比倫之後,轉而向東北進軍,以圖...
《居魯士大帝》是2023年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居魯士大帝是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他以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首領起家,逐一打敗米底、呂底亞和新巴比倫等三個帝國,統一了古中東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大帝國。居魯士在占領巴比倫之後,轉而向東北進軍,以圖降服中亞的遊牧民族。結果波斯軍隊大部分戰...
居魯士大帝是手遊《征服與霸業》中的武將。居魯士大帝為5星級、6統御值、古典陣營武將。設計原型為波斯帝國建立者居魯士大帝。角色背景 即居魯士二世,波斯帝國皇帝。他本是伊朗一個小部落的首領,經過多年征戰,建立了一個從印度河到地中海,從尼羅河到高加索的大帝國。他自傳銘文中說:“我,居魯士,乃世界之王”。...
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歷史政權,又稱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被米底王國統治,後在居魯士二世的領導下反抗米底,公元前550年滅掉米底王國,建立波斯帝國。此後,居魯士二世和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又先後攻滅呂底亞王國、新巴比倫王國和埃及王國,擴大了波斯帝國疆域。公元前513年,...
居魯士圓柱不僅是波斯阿契美尼王朝建立的宣言,其碑文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人權宣言。它是一份對宗教和種族自由的倡議書;它廢除了奴隸制和任何形式的壓迫,禁止使用武力或掠奪手段攫取財產;它還賦予成員國自主決定是否臣服於居魯士大帝的選擇權。上面刻有:“我是居魯士,世界的王,偉大的王,合法的王,巴比倫的王,蘇...
從在居魯士大帝開創其帝國之前,阿黑門尼德家族已統治伊朗西南的安鄯—波斯地區達3代之久,而安鄯曾是埃蘭的古都。根據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的文獻記載,帕爾蘇馬什國王居拉什(Kurash, king of Parsumash)獲悉亞述巴尼拔征服埃蘭(公元前639年),遣其長子阿魯庫(Arukku)入質尼尼微,稱臣納貢。學者們普遍相信這位...
伊朗從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波斯帝國,其語言文字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古波斯語時期(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1年)、中古波斯語時期(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51年)和近代波斯語時期(公元9世紀初)。 幾種世界重要的宗教如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馬茲達教等都是起源於伊朗,伊朗人主要信仰...
浮橋,指用船或浮箱代替橋墩,浮在水面的橋樑。軍隊採用制式器材拼組的軍用浮橋,則稱舟橋。浮橋的歷史記載以中國為早。《詩經·大雅·大明》記載:“親迎於渭,造舟為梁”,記載周文王姬昌於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橋。在國外,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於公元前537年在美索不達米亞修建過浮橋。引證解釋 指在並列的船、...
古波斯語用楔形文字,有36個字母,從左至右書寫。現在古幣、圖章、石碑及崖刻上仍有留存;最詳細的是伊朗西部比斯通山上的崖刻。這一崖刻共420行18900個字,記述了大流士國王內征外討、開疆擴土、當政治國的情況和對天神的頌讚(天神是瑣羅亞斯德教即拜火教的主神)。民族語言 波斯人從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