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磁場增強OLED發光效率的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張嗣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局域磁場增強OLED發光效率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嗣傑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研究課題提出採用特殊設計的金屬/有機發光介質納米結構激發表面電漿(SPP)場誘導形成基於SPP局域增強效應的穩恆磁場,利用該磁場增強單/三激發態之間的系間跨越,實現OLED中單/三激發態的激子分配比例的調控,從而提升OLED發光效率的新思想和新理論。通過理論、模擬和實驗研究,揭示SPP場增強效應對OLED中單/三激發態激子比例分配的影響規律,釐清OLED中SPP場與其發光特性之間的關係,探索通過特殊設計二維或三維金屬/有機介質納米複合結構提高OLED發光效率的物理機制和實現途徑,建立基於SPP場增強調控技術的高效OLED的結構設計理論和方法。為新型高效OLED器件設計理論及其發光特性的研究提供一種新思路和新途徑,對促進有機發光材料與器件發展,推動綠色照明技術套用有重要意義。
結題摘要
本研究課題提出採用特殊設計的金屬/有機發光介質納米結構激發表面電漿(SPP)場誘導形成基於SPP局域磁場增強效應的穩恆磁場,利用該磁場增強單/三激發態之間的系間跨越,實現OLED中單/三激發態的激子分配比例的調控,從而提升OLED發光效率的新思想和新理論。我們已通過多種微納結構進行了模擬仿真,並為實現磁增強效應提供了可能性。但對OLED中單/三激發態比例調控進而增強其效率需實現磁場的定向極化,這個方面我們還在探索中。不同厚度、不同材質的金屬與介質的組合使界面接觸方式不同,導致結層面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與耦合效果不同,而界面不同的結構形式:如規則結構、非規則無序結構、周期或準周期結構等也將導致結層面中光子與自由電子、激子相互作用後界面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直接影響電子-空穴的自旋耦合態。因此,最佳化異質結界面的物理化學結構和特性,找到納微結構參數、光子、電子傳輸的最佳匹配條件,進行材料和器件的製備是本項目研究的另一個重點。在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已研究了改變OLED中的陰極的結構和電漿表面處理時間來調製載流子的注入效率最終影響磁阻變化,和研究了鐵磁材料和有機半導體材料的界面態等特性。另外,我們利用英國盧瑟福實驗室的μ子自旋探測技術實驗研究磁場對有機半導體材料中電子和空穴自旋態的影響規律和與牛津大學合作搭建弱磁場測量平台,這些技術對微觀上研究SPP產生局域弱磁場對有機器件的作用將非常重要。目前,我們已建成有機光電子技術超淨實驗室,為有機自旋電子器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實驗平台,我們將繼續推動該項目的後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