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性視網膜損傷所致的視路異常及功能重塑機制研究

《局域性視網膜損傷所致的視路異常及功能重塑機制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孫興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局域性視網膜損傷所致的視路異常及功能重塑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孫興懷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感知損害性眼病的視網膜損傷常為局域性。功能磁共振及電生理研究提示,局域性損傷後,由於視皮層的功能重塑,健存視野表現出功能代償。但視中樞的功能重塑是否完全為皮層源性、視網膜是否發生功能重塑並且是視中樞功能重塑的重要驅動因素,尚不清楚。本項目從作為視覺信號輸入源的視網膜著手,以“視網膜水平發生的重塑可能是視中樞功能重塑的重要基礎”作為工作假設,採用多學科技術,首先以大鼠為模型,對局域性損傷後視網膜和視中樞形態、功能變化和重塑作為關鍵的共性問題進行研究,進而拓展至視通路組構與人類更接近的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視覺受損時其它區域功能重塑這一與臨床密切相關的特殊問題,探討視覺訓練對視通路形態功能重塑的影響。同時對中心視覺受損臨床人群的視通路異常與重塑進行相關研究。本項目將為闡明局域性損傷後的視網膜在視通路功能重塑中的作用提供新認識,並為通過視覺訓練最大程度發揮殘存視功能的低視力康復治療提供指導策略。

結題摘要

感知損害性眼病的視網膜損傷常為局域性,局域性視網膜損傷的患者可出現視覺認知的重建與視皮層的功能重塑。視網膜及視中樞在視通路的重塑過程中是否同時發生重塑及其機制尚不清楚;而視覺刺激或者認知訓練是否可以促進重塑從而改善視功能也具有重要的臨床套用價值。課題組建立局域性視網膜光凝損傷小鼠模型,分別研究視網膜與視皮層的重塑。視網膜自感光神經節細胞在損傷早期表現為蛋白表達下降以及樹突形態的萎縮;但隨時間推移,蛋白表達升高、樹突形態恢復,提示存在形態與功能的重塑。視皮層的研究同時觀察了初級視皮層數百個神經元的方位調諧反應的重塑:損傷早期神經元的反應幅度顯著下降;經過重塑反應,神經元的反應幅度顯著回升,更重要的是發生重塑的神經元其最優反應方位仍保持與損毀前一致。功能磁共振研究則提示單側視神經損傷小鼠健側眼視覺通路主要結構較對照組出現信號減弱;雙側視神經損傷小鼠聽覺系統出現跨感知覺重塑。靈長類動物研究選取青光眼為疾病模型,研究急性眼內壓升高造成不同視覺通路功能障礙的神經機制。急性眼內壓升高降低了視覺皮層的視銳度反應,尤其對靠近中央區的精細視覺影響更重,提示對小細胞通路的影響較大細胞通路更嚴重。功能磁共振研究則進一步驗證了雙眼盲獼猴建立了聽覺與視覺通路的跨感知覺重塑。臨床研究發現,不同於急性眼內壓升高,慢性青光眼功能磁共振研究提示早期為大細胞選擇性損傷。多模態磁共振發現青光眼患者大腦多個指標發生改變且與視功能有一定相關性,提示可作為一種疾病診斷及進展檢測的客觀有效手段。針對青光眼患者的視覺功能障礙的限制因素採取相應的認知訓練,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視功能。本項目闡明了局域性視網膜損傷後視網膜、視中樞的結構與功能重塑機制,並為通過視覺訓練提高殘存視功能的低視力康復治療提供指導策略。本項目已發表SCI論文65篇,授權專利2項,負責人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各一項,培養了一批中青年科研骨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