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藍母

尿藍母是一種天然的藍色色素,遇到水後會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尿藍母
  • 含義:兩層
  • 屬於:是一種天然的藍色色素
  • 性質:遇到水後會分解
基本解釋,詳細釋義,

基本解釋

尿藍母,遇到水後就會分解,氧化之後就會變成青靛藍。

詳細釋義

(1)指吲羥-β-葡糖苷,或羥基吲哚-β-葡糖苷(indoxyl-β-glucoside),又稱靛苷。含3分子結晶水的白色絲狀晶體(由水重結晶),熔點57~58℃,旋光度-66 (水)。於110℃加熱或於熱醇溶液中加苯,即得無水物。無水物熔點176~178℃(由無水乙醇重結晶),旋光度-78 (水)。易溶於水、甲醇、乙醇、丙酮,難溶於乙醚、苯、氯仿、乙酸乙酯。由稀酸水解可得吲羥與葡糖。靛藍在植物體內是作為本品存在的。本品存在於豆科植物Indifofera loptostachya, I.sumatrana, I. arrecta及十字花科植物Istis tinctoria、蓼科植物靛草(Peusicaria tinctoria)等的葉中。用冷的丙酮對上述植物的葉進行萃取,再將不溶於石油醚的粗產品進行重結晶,以制出精製品。用作有機合成原料。其衍生物五醋酸酯,無色針狀結晶,熔點148℃,旋光度-47.9 (丙酮中)。
(2)指吲羥-β-硫酸鉀或羥基吲哚-β-硫酸鉀。游離酸在哺乳動物尿中大量含有,血清中也有,但不穩定,其鉀鹽最穩定。無色板晶或葉晶。179~180℃升華並分解得靛藍。易溶於水,能溶於熱乙醇,但冷卻後極難溶。水溶液在催化劑存在下見光可生成靛藍。攝取的食物蛋白質分解生成色氨酸,被腸內細菌進一步分解成吲哚,被腸壁吸收,在肝臟內被氧化成吲羥。後者與硫酸結合成吲羥硫酸,從肝臟進入血液,經過腎從尿中排出。因而腎有病的人其血中尿藍母量增加。便秘、腸梗塞、癌等引起腸管內、外蛋白質分解量異常,都可能使尿中尿藍母量增加。已利用於臨床診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