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葉原始觀音座蓮(學名:Archangiopteris caudata Ching ), 陸生中型蕨類植物,根狀莖頗長,近直立或斜生。葉簇生,多汁草質,上面有一寬縱溝槽,腹部著生,邊緣有粗齒牙,葉片卵狀三角形,闊披針形。漸尖頭,有小柄,葉脈分離。孢子囊的頂部有不發育的環帶,並以腹部的一縱縫開裂,放出大量孢子,下面有沿葉脈著生的分枝夾絲,夾絲的長短不一,節狀,腺頭,透明,分枝,乾後易擦落;孢子略圓或闊卵圓形,乳黃色,透明,表面有短細刺頭密生的外孢壁。
本種的羽片為闊倒披針形,有尾狀頭,葉邊自基部向上有齒牙,夾絲極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尾葉原始觀音座蓮
- 拉丁學名:Archangiopteris caudata Ching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亞綱:厚囊蕨亞綱
- 目:觀音座蓮目
- 科:觀音座蓮科
- 屬:原始觀音座蓮屬
- 種:尾葉原始觀音座蓮
- 分布區域:廣西南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辨識,
形態特徵
根狀莖近直立,粗達2厘米,有粗根;葉柄長30-45厘米,直徑3-4毫米,綠色,幾無鱗片,在基部以上30厘米處有膨大的節;葉片為卵形,長30厘米,寬約25厘米,奇數羽狀;羽片據所見標本為2對,近對生,相距5-6厘米,頂生羽片稍較大,長16-18厘米,中部寬4.5-5厘米,側生羽片皆為同形或基部一對微較短,闊倒披針形,向楔形的基部漸變狹,頂部突變為尾狀(尾頭長約1.5厘米,線形,有鋸齒),葉邊自基部以上有粗齒牙。葉為草紙質,綠色,上下兩面光滑,但沿中肋及葉脈有披針形小鱗片疏生。葉脈幾開展,與中肋成60°的上角,大多數分叉,或單脈,近葉緣向上彎弓而達於鋸齒。孢子囊羣長8-10毫米,離中肋及葉邊各約6毫米,略近生,由40-70個孢子囊組成,少有更多的,囊托稍隆起,夾絲遠較孢子囊為短,紅棕色,節狀,基部分枝很多;孢子球圓形,具細密刺頭,透明。
生長環境
生長於半山以上的林內溝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廣西南部。
物種辨識
本種是一明顯的地方種,其不同於亨利原始觀音座蓮者為其倒披針形的羽片向頂部突成尾狀頭,葉邊具粗齒牙,孢子囊羣的夾絲非常短,且基部分枝繁密,不易由上方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