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道前往尼亞洞,並非因為它盛產燕窩,而是這個位於砂拉越州美里的尼亞洞曾發現了4萬年前古人類活動遺蹟,以及那裡還有他們渴望的喀斯特洞穴和天窗。 尼亞洞國家公園是由30多個石灰岩洞所組成的雨林保護區,總面積約占地3102公頃。但是前來此地的遊客,多半是為慕名尼亞洞而來。尼亞洞的主洞寛250米,高60米,一眼望去洞身“高、大、深”讓人嘆為觀止。我再訪尼亞洞,大廳里瀰漫著難聞的氣味沒變。偌大的尼亞洞據說常年棲息著500萬隻金絲燕和蝙蝠,但是我們到訪的季節沒見半個采燕人,只見洞中大廳凌空留下是一根根的竹竿工具,和幾間供人如廁的茅草間。 在抵達尼亞洞之前,我們要經過一個狹而長的洞廳。告示牌上寫著:當地人早年在尼亞洞採集燕窩後,曾在這裡進行買賣交易,所以把這個洞廳叫做“貿易者之洞”。不過這番熱鬧景象並沒有再出現眼前。倒是洞裡若明若暗的寧靜光線,像帶我們穿越長長的時光機回到那原始社會——尼亞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亞洞
- 地理位置:砂拉越州
- 占地面積:11 公頃
- 所在國家:馬來西亞
基本介紹,路線,
基本介紹
砂拉越尼亞公園是由 3103 公頃的森林與石灰石所組成,原來開闢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珍貴的尼亞洞穴,因早期被發現其為原始人居住地而聞名。尼亞洞穴是公園裡最主要的旅遊景點,占地 11 公頃,足有 13 個足球場那么大。此外,棲息在洞穴里的成千上萬隻蝙蝠與褐雨燕使得洞穴備受人注目。在 1950 年代中期,考古學家在洞穴里發現了 4 萬年前居住於此的 HOMO SAPIENS 的頭顱骨。岩壁上的壁畫顯示這些古老的部族擁有其獨特的文化和信仰。他們將亡故的族人安置在葬船上,讓其順水漂流而下。 18 世紀時,卑南人再次發現了洞穴,並在洞穴的頂端找到可食用的燕窩。燕窩一直是東方人非常珍貴的一種食品,如今,一些敏捷的採集者仍在搜尋這些鳥巢,他們爬在細長的竹竿上,竹竿一直從洞穴地面延伸到拱形的洞穴頂端。要到洞穴一游必須走上一座圍著欄桿的吊起的支架,整段路程約有 4 公里長,天氣晴朗時須時 45 分鐘至一個鐘頭方可抵達。
路線
從美里或明都魯出發經由陸路可以抵達尼亞洞穴。從美里啟程須時 2 小時,從民都魯啟程則須 3 小時,即可抵達 PENGKALAN BATU 的公園總部。接著再走上 45 分鐘的吊架,抵達洞穴入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