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娜·貝爾
- 外文名:Nina Beier
- 出生地:丹麥Aarhus
- 出生日期:1975年
- 畢業院校:皇家藝術學院
- 職業:藝術家
- 代表作品:The Blues、FATIGUES
人物經歷,藝術風格,藝術履歷,主要作品,
人物經歷
1975年尼娜·貝爾出生於丹麥奧胡斯城市。之後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獲得碩士學位,並與另一藝術家Marie Jan Lund創立藝術團體——Jan Family,當前在倫敦生活和工作。
藝術風格
Nina Beier 對在表征和事物本身之間脈動的存在感感興趣。在她的許多裝置中,藝術家使用的物體從已有環境中移除並失去功能時,能夠喚起新的行為和新的聲音,而不會失去其通常的外觀和他們在整個使用歷史中所承擔的意義。將這些來自不同文化、承載著不同故事的物品組合在一起,便產生了新的意義。
藝術履歷
展覽時間 | 展覽名稱和地點 | 地理區域 |
---|---|---|
2007年 | 抽象事物,(由藝術家 Harrell Fletcher 策劃的群展),Laura Bartlett 畫廊 | 英國,倫敦 |
2007年 | 像我一樣跳舞,(與策展人 Henriette Bretton-Meyer),奧維加登當代藝術學院 | 丹麥,哥本哈根 |
2007年 | 像我一樣跳舞,(與策展人Thorsten Sadowsky),Århus Kunstbygning,當代藝術中心 | 丹麥,奧胡斯 |
2006年 | You us or me, (與策展人 Cecile Nusselein Graversen),M+R 畫廊 | 英國,倫敦 |
2006年 | You us or me, (與策展人 Nicola Hood ),Spacex 當代藝術中心 | 英國,埃克塞特 |
2006年 | Socialny Pokusy,展示畫廊 | 捷克,布拉格 |
2005年 | 有沒有想過我赤身裸體,銀行畫廊 | 法國,巴黎 |
2005年 | 我喜歡你,mm——我喜歡你,M+R畫廊 | 英國,倫敦 |
2005年 | 不是我,是你,M+R畫廊 | 英國,倫敦 |
2005年 | 我喜歡你,mm——我喜歡你,V1畫廊 | 丹麥,哥本哈根 |
2004年 | 鼓或吉他 I,霍克尼畫廊 | 英國,倫敦 |
2004年 | 你喜歡我,M+R畫廊 | 英國,倫敦 |
參考資料: |
展覽時間 | 展覽名稱和地點 | 地理區域 |
---|---|---|
2021年 | 第34屆聖保羅雙年展——Though its dark, still I sing (參展, 國際展),Bienal de Sao Paulo | 巴西,聖保羅 |
2018年 | GUCCI x 莫瑞吉奧·卡特蘭——藝術家此在 (參展, 群展),余德耀美術館 | 中國,上海 |
2018年 |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 x joségarcía ,mx——圖像·時間·界線@CONDO Shanghai 2018 (參展, 群展),亞洲藝術中心(上海) | 中國,上海 |
2018年 | 2018巴塞爾藝術展(城藝之旅) (參展, 博覽會) | 瑞士,巴塞爾 |
2018年 | Nina Beier@2018巴塞爾藝術展(城藝之旅) (參展, 博覽會),Messe Basel | 瑞士,巴塞爾 |
2017年 | A new ballardian vision (參展, 群展),Leo Xu Projects | - |
2015年 | 現代生活——第13屆里昂雙年展 (參展, 國際展),匯流博物館、里昂當代藝術博物館、糖廠空間 | 法國,里昂 |
2009年 | 反對與對話,漢諾瓦藝術協會 | 德國,漢諾瓦 |
2009年 | 音頻、視頻、迪斯科,蘇黎世藝術館 | 瑞士 |
2008年–2009年 | 甚至 Lewis Glucksman 畫廊,科克 | 愛爾蘭 |
2008年 | Nina Beier 和 Marie Lund:所有最好的一一一倫敦 | 英國 |
2008年 | 克勞喬俱樂部 / IN AND OUT OF PLACE 176 畫廊 | 英國,倫敦 |
2008年 | 遊戲時間 Betonsalon | 法國,巴黎 |
2008年 | U-TURN 2008 U-TURN 當代藝術四年展 | 丹麥,哥本哈根 |
2008年 | Nina Beier 和 Marie Lund:循環劇,第二部分 Kunstverein Braunschweig | - |
2008年 | 被遺忘的酒吧項目 / 2008 年 8 月 Galerie im Regierungsviertel | 德國,柏林 |
2007年 | 集體,(約瑟夫·德爾·佩斯科策劃的群展),耶巴布埃納藝術中心 | 美國,舊金山 |
2007年 | 抽象事物,(由藝術家 Harrell Fletcher 策劃的群展),Laura Bartlett 畫廊 | 英國,倫敦 |
2006年–2007年 | Indica,(由 John Dunbar 和 Tot Taylor 與 Yoko Ono、Liliane Lijn 和 Conrad Shawcross 等人策劃的群展),Riflemaker 畫廊 | 英國,倫敦 |
2006年–2007年 | This mondern life,(由 Faye Dowling 與 Kim Böske、Taiyo Onorato 和 Nico Krebs 以及 Annika von Hausswolff 等人策劃的群展),Senko | 丹麥,維堡 |
2006年 | There is au in us,(與 Kasper Sonne、Jakob Boeskov 和 Jesper Dalgaard 等人一起),V1 畫廊 | 丹麥,哥本哈根 |
2006年 | 這是一次聚會,(與策展人 Dunja Kukovec 和 Josephine Michau 以及 Chosil Kil、Otis Laubert 和 Jiri Kovanda),Skuc 畫廊 | 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 |
2006年 | 稻草人,(由 Olga Daniylopoulou、Nico de Oliverira 和 Nicola Oxley 以及 Bob 和 Roberta Smith、Olivia Plender 和 Stefan Bruggemann 策劃的群展),Evangelos Averoff 博物館 | 希臘,梅佐沃 |
2006年 | 願望清單,(由魯珀特布蘭查德和約瑟芬米肖策劃的群展) | - |
2006年 | 其他日子的計畫,Janfamily 巡迴展覽,Space/Priestor 畫廊 | 斯洛伐克共和國,布拉迪斯拉夫 |
2005年 | 其他日子的計畫,Janfamily 巡迴展覽,Sundown 沙龍 | 美國,洛杉磯 |
2005年 | Lungomare,博爾扎諾 | 義大利 |
2005年 | Black Block,東京宮 | 法國,巴黎 |
2005年 | M+R 畫廊 | 英國,倫敦 |
2005年 | V1 畫廊 | 丹麥,哥本哈根 |
2005年 | 之間,Råhuset | 丹麥,哥本哈根 |
2005年 | 印刷品,Witte De With-當代藝術中心 | 荷蘭,鹿特丹 |
2004年 | Coverage,(由 Shane Bradford 與 Åbäke、Christo & Jeanne-Claude 和 Habib Kheradyar 等人策劃的群展),M+R 畫廊 | 英國,倫敦 |
2004年 | 這些東西是如何生活的,(與 Janfamily 合作),M+R 畫廊 | 英國,倫敦 |
2004年 | Fotografi 2004,(由 Thyra Hilden 與 Frans Jacobi、Jens Haaning 和 Superflex 等人策劃的群展) | 丹麥,哥本哈根 |
參考資料: |
主要作品
創作時間/展出時間 | 作品(系列)名稱 | 作品圖 | 作品信息 |
---|---|---|---|
2019年 | European Interiors II | 室內作品 | 展覽中的作品 |
2019年 | Oliver Croy | 油畫作品 | 油畫作品 |
2019年 | Empire | 鐵籠和瓷器作品 | Porcelain dinnerware by B&G/Royal Copenhagen and metal wire bird cage |
2016年 | 椅子 | 女性特徵作品 | 展示女性裸體特徵的椅子 |
2014年 | 辦公室性質沒人模式 | 室內裝飾作品 | 展示辦公室無人狀態下的情形,物品包括盆景、時鐘、飾物、蔬菜、水果等 |
2015年 | China | 缺口陶器,45 × 56 × 19 cm | |
2013年 | The Blues | 藍調作品,49 × 36.5 × 2.5 cm | |
2013年 | Fatigues | 海報作品,48.03 x 36.22 in. (122 x 92 cm.) |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