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費多洛維奇·包戈廷

尼古拉•費多洛維奇•包戈廷一般指本詞條

尼古拉·費多洛維奇·包戈廷(1900—1962),蘇聯著名劇作家.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

人物經歷

包戈廷原姓斯圖卡洛夫.出生在頓河地區一個農民家庭.

主要作品

1920年開始發表作品.1922至1930年間,作《真理報》記者走遍全國,發表了特寫集《紅彤彤的清晨》、《紅色的幼芽》(1926).此後從事戲劇創作.早期主要劇作有:《速度》(1930)、《斧頭之歌》(1931)、《我的朋友》(1932)、《貴族們》(1934)、《銀色的谷》(1939)等.這一時期的創作主題是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勞動者的熱情與節奏,歌頌工人們的創造精神.包戈廷在三十年代蘇聯戲劇界"傳統派"和"革新派"的論戰中,是革新派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劇本不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部不圃於傳統,創有新意.包戈廷在促進蘇聯戲劇與社會主義現實的日益接近中起了很大作用.包戈廷的代表作是《帶槍的人》(1937)、《克里姆林宮的鐘聲》(1941)、《悲壯的頌歌》(1958).這是以列寧形象為中心來展示蘇維埃國家誕生後及其初期階段生活的三部曲.它反映了蘇維埃的歷史精神,時代精神.為此包戈廷1959年獲列寧獎金.在包戈廷生命最後10年也創作了不少作品.《庫班的哥薩克》(1950,獲1951年史達林獎金)、《當辯論激烈的時候》(1953)、《我們三人去墾荒》(1955)、《波得拉爾卡的短詩》(1956)、《年輕的女大學生》(1959)、《活的花朵》(1960)、《淡藍色的狂想曲》(1961)、長篇小說《琥珀項鍊》(1960)等.曾任蘇聯作家機關刊物《戲劇》雜誌主編.1962年5月曾訪問過美國.回國後不到半年病故於莫斯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