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侖,男,36歲,白族,雲南昆明人。人類學和生態學研究者、環境保護工作者、實證歷史研究者、詩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尹侖
- 國籍:中國
- 民族:白族
- 職業:詩人
- 畢業院校:中央民族大學
尹侖現為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院民族生態學在讀博士、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生態人類學在讀博士、民革雲南省委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與自然保護分會理事、雲南省監察廳特邀監察員、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項目部主任、雲南省古玩協會近代史研究專項委員會主任、昆明市二戰史研究會會員。
尹侖於1996年7月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1999年2月,獲得法國外交部獎學金至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攻讀碩士課程,並獲得社會人類學碩士學位。2004年至今,尹侖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從事套用人類學的實踐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已經獨立主持完成科研、環保、文化傳承和扶貧等行動項目15項。長期紮實的田野工作使尹侖獲得了地方政府和村民較高的社會評價。
尹侖的主要學術成果包括:完成專著2部,主編3部,在《思想戰線》、《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和《中國社會科學報》等核心期刊及國內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累計公開發表學術成果60餘萬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西南邊疆項目1項。專著:《套用人類學研究——基於瀾滄江畔的實踐》,《張子貞將軍和他的鐵血時代》;論文集:《江邊藏家——和諧德欽論文集》,《中國雲南孟連傣文古籍編目》,《雲南生態文化旅遊論文》;核心期刊發表:《從空間論一妻多夫婚姻——以佳碧村為例》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傳統知識的傳承、創新和運用——對雲南德欽紅坡村的套用人類學研究》載《雲南民族大學學報》;《藏族對氣候變化的認知與應對——雲南省德欽縣果念村的考察》載《思想戰線》;《以參與性實踐推動雲南傳統知識保護》載《中國社會科學報》;合著:《民族地區保護與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傳統技術》撰寫《雲南西北部藏族對牧草的認知和評價》,《瀾滄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集》撰寫《德欽瀾滄江流域藏族的水知識:實踐和善治——紅坡村和佳碧村案例研究》,《Global Change, Biodiversity and livelihoods in Cold Desert Region of Asia》撰寫《Changes in Indigenous Tibetan Knowledge about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of JiabiVillage,Deqin County,Yunnan,China》。其他學術論文有:《促進各利益群體對話合作 探索藏區和諧發展模式——論和諧德欽論壇》,《自我研究 自覺反思 自主發展——論社區主導的研究和倡導模式》,《藏族傳統生境價值觀與生態環境的變遷——德欽縣雲嶺鄉佳碧村案例研究》,《滇西北藏族牧民對牧草的認知和評價——以雲南省迪慶州四個藏族村寨為例》等。
尹侖主持的行動研究項目主要有《滇西北半農半牧生計發展項目》,《用傳統知識保護和利用生物多樣性資源項目》,《湄公河-瀾滄江上游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滇西北迪慶州社區主導式少數民族傳統民居研究項目》,《雲南高原生態農業項目》,《通過各利益群體的對話和合作在湄公河上游德欽縣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項目》,《德欽社會性別培訓及社會性別主流化項目》,《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佳碧村內源式生計發展項目》,《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藏族手工藝傳承和年輕人就業項目》,《雲南高山草場生態旅遊項目》,《中國發展市場綠色生態農產品公平貿易項目》。
尹侖先後在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和亞太政府間合作研究網路的支持下開展了《雲南滇西北半農半牧地區氣候變化與傳統知識》和《雲南東喜馬拉雅地區氣候變化與傳統生計》等課題研究,並於2009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西邊項目《雲南省瀾滄江流域政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傳統知識的變遷與適應研究課題》。
尹侖參與了雲南省政府等部門的政策諮詢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獲得採納,並先後為雲南省政府關於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雲南省環保廳 “七彩雲南”建設、雲南省政府研究室低碳經濟等政策制定做諮詢工作,並於2009年擔任聯合國開發與計畫署《西藏扶貧與發展項目》的項目專家。
尹侖先後參與了瑞典國際發展署舉辦的流域綜合治理國際培訓、斯德哥爾摩環境學院舉辦的倡導能力培訓、荷蘭可持續低投入農業中心舉辦的機構發展領導力培訓、世界可持續發展商業委員會舉辦的提高個人和專業溝通交流技巧培訓,並於2008年10月獲世界銀行中國發展市場聯想最佳創新獎。
尹侖同志2009年度被評為“優秀科研工作者”。2010年撰寫的《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藏區基層黨政組織建設》在雲南省企業家論壇組織的“各界共議大戰略,全省同建橋頭堡”活動中,榮獲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