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1917年蔡元培的演說作品。這篇演說是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長時發表的。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期間,提出“兼容並包”,延請陳獨秀等大批新學人物和劉師培等舊學人士進入北大,並裁減了不稱職的教員,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舊的人物。經過這番整頓,教師隊伍的素質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他還在學生中間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養學術研究風氣,樹立新道德新風尚。本文就是他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就任北京大學之演說
  • 創作年代:近現代
  • 作品出處:《蔡元培全集》 
  • 文學體裁:演講稿
  • 作者蔡元培 
  • 入選教材: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 
  • 篇數:第11課 
  • 朗讀人陸洋 
  • ISRC:CN-M01-07-318-10 
文章內容,詞語解釋,選自,釋義,翻譯,作者簡介,課文解讀,

文章內容

五年前,嚴幾道⑴先生為本校校長時,余方服務教育部,開學日曾有所貢獻於同校。諸君多自預科畢⑵業而來,想必聞知。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載⑶,諸君較昔當必為長足⑷之進步矣。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⑸。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⑹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⑺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故畢業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乾祿之終南捷徑也⑻。因做官心熱,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⑼也。現在我國精於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⑽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⑾,於我何懼(損)?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於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光陰,孜孜⑿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⒀。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⒁,趨向自異。平時則放蕩冶遊⒂,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⒃,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è)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即在今日,吾人對於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⒄。今諸君苟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講席,則必貽誤⒅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一也。
二曰砥礪⒆德行。方今風俗日偷⒇,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①,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②不為流俗所染。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構想。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③。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④,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⑤,同乎流俗,合乎污世⑥,已且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芸芸(營營)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於道德無虧⑦,而於身體有益。諸君入分科時,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苟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二也。
三曰敬愛師友。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乎⑧?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於同學共處一室,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⑨之效。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道義相勖⑩,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己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余在德國,每至店肆購買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此雖小節,然亦交際所必需,常人如此,況堂堂大學生乎?對於師友之敬愛,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三也。
余到校視事僅數日,校事多未詳悉,茲所計畫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以後所印講義,只列綱要,細微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以期學有心得,能裨實用;二曰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廣為購辦,必不足供學生之參考。刻擬籌集款項,多購新書,將來典籍滿架,自可旁稽(jī)博採,無虞(yú)缺乏矣。今日所與諸君陳說者只此,以後會晤日長(cháng),隨時再為商榷(què)可也。

詞語解釋

選自

《蔡元培全集》第三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釋義

⑴嚴幾道:即嚴復(1853—1921),幾道是他的字,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後的第一任校長。
⑵預科:當時北大設文、法理、工科和預科。預科相當於北大的附屬高中,學制為三年(後改兩年),畢業後可免試升入本科。
⑶況時閱數載:況且時間經過幾年。 閱;經過
⑷長(cháng)足:形容進展迅速。
乾祿:求功名利祿。祿,古代官吏的俸給。
⑸抱定宗旨:抱定研究學問的宗旨。
⑹肄業:在這裡是就學的意思。肄;學習。
⑺指摘:指出錯誤,加以批評。
⑻蓋以法科為乾祿之終南捷徑也:以;把。乾祿;求取功名利祿,祿;古代官吏的俸給。終南捷徑;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⑼提攜:比喻在事業上扶植後輩。
⑽弭(mǐ) 謗(bàng):弭;消除,平息. 。禁止非議.制止指責議論.
問心無愧:指沒有做對不起別人的事。
⑿孜孜:勤勉。
⒀則求造詣,容有底止:學業達到某種程度。容有底止;前途可望。(容有;或許能相當深。底止;深的意思)。
⒁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徒;只、僅僅。乖;背離,違背宗旨。
⒂冶遊:同“遊冶”。四處遊玩。
⒃束之高閣: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放在一邊不用它,不管它。
⒄吾人對於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當軸;舊指當政大臣,比喻居於政要地位。語出《宋史·蘇軾傳》:“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恨”。以;因為。淪喪;沉沒,喪失。
⒅貽誤:錯誤遺留下去,使受到壞的影響;耽誤。
⒆砥礪:砥(dǐ)(舊有讀zhǐ);細的磨刀石。礪;粗磨刀石。此指磨練。
⒇日偷:越來越苟且敷衍,只顧眼前。偷,苟且。
①敗德毀行:違背道德,敗壞品行。敗:使敗壞。毀:使毀壞。
② 鮮:少。
③以身作則,力矯頹俗:則;榜樣。力矯頹俗;全力改正不良的風氣。矯;改正(矯枉過正)。
④責無旁貸:自己的責任無可推卸。
⑤苟得之不修,學之不講:(此句為賓語前置句)。之;作用:提賓。
⑥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乎;介詞,同“於”。
⑦庶於道德無虧。庶;期望、希望。
⑧諸君能無動於衷乎:衷;內心。
⑨切磋:比喻共同學習,互相研究討論。
⑩相勖(xù):相互勉勵。
a.訾詈(zǐ lì):指責,詆毀,謾罵。
b.店肆:店鋪。
c.視事:官吏到職開始工作。
d.潛修:深入鑽研。
e.期:希望。
f.裨:益處、有好處(名代賓)。
g.旁稽博採:廣泛採集,旁徵博引。旁;廣大普遍。稽;考察,考核。博;廣泛,普遍。旁稽,博採兩詞意義相仿,連用表示從多方面考察,吸收每個人長處之意。
h.虞(yú):貽誤。
i.會晤(wù):見面
j.商榷(què):商討。
以:1.以求學於此者:因為。
2.以法科為乾祿之終南捷徑也:把。
3.亦以其道德淪喪:因為。

翻譯

五年前,嚴幾道先生為本校校長時,我剛剛在教育部工作。在開學那天曾為北大做了一點事情。各位都是從預科讀下來的,所以想必你們也聽說過我。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何況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長足的進步。我今天就要執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各位來北大求學,肯定有一定的宗旨。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就要先知道大學的性質。現在的人專科學校就讀,學成之後有所工作,這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在大學則不是這樣。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外人常常指責咱們北大的腐敗,因為在北大讀書的人,都是有著當官發財的夢,所以從預科畢業後,大多數是進入法律系,進入文科的很少,進入理科的更少。大概是因為法律是做官的捷徑啊。因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問老師的學問深淺,而是問官職大小。官階大的人,特別受歡迎,大概是為了方便畢業生有人提攜啊。現在我國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進入政界,專職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請教師,不得不請兼職的人,這也是不得已之舉。討論外人指摘的合適與否,不具體說了,消弭批評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別人說我們腐敗,我們問心無愧,有什麼可恐懼的啊。真是有做官發財的目的的話,北京有很多專科學校,進入法律系可以在法律學校學習,進入經濟系可以在商業學校報考,又何必要來北大呢?所以各位要抱定宗旨,為了尋求知識而來,進入法律系,不是為了做官;進入經濟系,不是為了發財。宗旨定下來,事情就都進入軌道了。各位在這裡學習,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時間不是不少,如果能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那么成績會很大的啊。如果只是為了發財做官,宗旨就是錯誤的,那么就會出現問題。平時不努力學習,臨考試時再熟讀講義,不考慮有沒有獲得知識,只掙分數的高低;考試一完,就把書都扔在一邊,混個三四年,有了文憑,借著這個在社會上走動,這豈不是與進入大學的初衷背離了嗎?虛度光陰,毫無學問,是耽誤自己啊。且辛亥那一戰,我們之所以革命,就是因為清廷的腐敗啊。就是現在,也有很多人對政府不滿意,也是因為社會的道德淪喪啊。現在各位如果不在這個時候打好基礎,勤奮學習,則如果將來為生計所迫,擔任講師,則一定會耽誤學生的啊。進入官場,則會耽誤國家,這是貽誤別人啊。誤人誤己,誰又願意這樣呢?所以宗旨不可以不正大。這是我對各位的第一點希望。
第二,將德行努力砥礪磨鍊,現今的風氣越來越苟且敷衍,只顧眼前,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其是這樣,敗壞德行的事情,比比皆是,不是德行根基牢固的人,少有不被這種風氣污染的。各位在大學學習學業,應當能約束自己,愛惜自己。國家的興衰,要看社會風氣是高尚還是低劣。如果都流於這種風氣,前途不堪構想。所以必須有卓越的人士,以身作則,盡力矯正頹廢的社會風氣。各位作為大學學生,地位是很高的,理應承擔這份責任,不能推卸,所以各位不光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更必須要成為他人的榜樣。假設不修德,不講學,和頹廢的社會風氣同流合污,已是侮辱自己,更何談成為他人的榜樣。然而各位終日在書桌前發奮學習,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肯定會感到身體上的勞累痛苦。我為各位打算,不如用正當的娛樂活動替代不正當的娛樂互動,既不損害自己的德行,也對身體有好處。各位進入自己的專業時,曾經填寫了志願書,遵守本校的規章制度,如果中途違反,不就是當初的意思不一樣了嗎?所以品行不可以不嚴謹對待和修養。這就是我對各位的第二點希望。
三是敬愛師友。教員教授知識,職員服務大家,都是為了大家學習的便利,大家總不可能無動於衷吧?所以就應該以誠相待,尊敬有禮。至於同學住在一起,尤其是應該互相關愛,這樣才會有互相交流學習的效果。不光要開誠布公,更要互相勉勵,都在北大,則要榮辱與共。如果有同學道德有問題,舉止有不當,社會上遭到批評,即使你自己德行合體,也難以辯解,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勉勵。我在德國,每當到商店裡買東西,店主都熱情款待,付錢接物,也都互相說謝謝。這雖然只是細節,但這是交際所需要的,普通人況且這樣,更何況堂堂大學生呢?對於師友的敬愛,這是我對各位的第三點希望。
我掌管北大才僅僅幾天,很多校務還不是很了解,現有兩個計畫:一是改良講義。不僅要靠講授的知識,還更要靠各位自己的潛心學習。以後印教義,只印提綱,細節上的,還有精要的內容,都由講師口述,或者學生自己找參考,以求學有所得,能夠真正對大家的學習有作用。二是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然多,但是新書很少,如果不廣泛購書,必然不能足以給學生參考。現在正在籌集錢款,多多購買新書,將來書籍滿架,自然可以多方參考,不會有知識上的缺乏。今天和各位說的就這么多,來日方長,隨時都可以和我商討這些啊。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曾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人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他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堪稱“學界泰斗、人世楷模”。1917~1928年在北大任職期間,銳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煥然一新。
他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並舉的教育方針和“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他試圖通過貧兒院的試驗和推廣,逐步以學前兒童公共教育替代當時的親職教育,最終實現學前兒童公育的理想。他是我國近現代美育的倡導者,主張從親職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實施美育,構想通過胎教院、育嬰院、幼稚園三級機構實施學前兒童美育:把胎教作為美育的起點;讓嬰兒及其母親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藝術美構成的環境之中;認為幼稚園的美育一方面通過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專題”進行,另一方面則要充分利用其他課內涵的美育因素,如“計算、說話,也要從排列上、音調上迎合它們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與語法。”教育論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選》、《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等。
蔡元培蔡元培

課文解讀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京師大學堂的誕生,是戊戌變法的產物。戊戌變法運動失敗以後,所有新政措施幾乎全部被廢除,只有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總的來說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因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貴族子弟,來上學時,有不少還帶著聽差,上學只是為了升官發財,對研究學問沒什麼興趣,而是想方設法混資歷,找靠山。蔡元培的貢獻就在於,他把陳腐的北大,變成了學術至上的真正大學。他以堅決的氣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採取一系列對症下藥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顯示出全新的風貌。不到兩三年時間,北大便從一個培養官僚的腐朽機構一躍而成為全國進步青年仰慕的學府。
在辦學方針上,蔡元培提出“兼容並包”,延請陳獨秀等大批新學人物和劉師培等舊學人士進入北大,並裁減了不稱職的教員,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舊的人物。經過這番整頓,教師隊伍的素質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他還在學生中間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養學術研究風氣,樹立新道德新風尚。本文就是他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
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在簡單地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之後,就以校長的身份直截了當地對青年學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這幾點要求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直接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說每一點都極富有針對性,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學的性質,明確求學的目的。他指出,大學不是做官發財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這一觀點在當時可以說振聾發聵,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銳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學生多抱做官發財的目的來此讀書,專業多以實惠取巧的法科為主,對於教師不以學問的深淺來衡量,而是只問官階之大小等等。而這些現象之所以產生,深層原因恰恰在於學校辦學宗旨不明,大學日漸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種種腐敗現象的基礎上,蔡元培明確提出,來北大求學的青年學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對此,文章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論述:為求學而來到北大者,會倍加珍惜這幾年的大好光陰,孜孜苦讀,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底子。而如果只為做官發財而來,則往往容易敷衍塞責,誤己誤國。清朝的覆滅和目前人們對於當局的不滿,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蔡元培對青年學子提出這樣的要求,可謂切中肯綮。
第二點則著眼於品行。這一點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運動之前的中國社會,極端無序和混亂。辛亥革命的不徹底,致使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以後又經過歷次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北洋軍閥統治了當時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時,正是皖、直、奉三大軍閥派系混戰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在思想領域,人們失去了舊有的道德規範,而新的又未曾確立,在道德失范的狀況下,許多人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底線。作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敗成風,“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風氣使然,一般人鮮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這樣的社會中,即使青年學子潔身自好,又能有什麼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學子能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娛樂,也要力求正當之娛樂。這些教誨既嚴肅認真又體貼入微,可謂語重心長。
為改變學生中間的不良風氣,蔡元培積極提倡在學生中間成立進德會,入會的人都要遵守不賭博、不飲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條。另外,他還積極促成體育會、音樂會、繪畫研究會、書法研究會等業餘研究機構,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養他們的正當趣味。
第三條,是從個人修養方面來說的。他希望北大學子能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特別是同學之間要相互勉勵,共同維護北大的榮譽。他還以自己在德國的親身經歷,論述良好的社會風氣之必要,勉勵青年學子相互友愛,共同進步。
這三點看起來並不複雜,但在當時卻有著振聾發聵、匡正時弊的重要意義。正是因為有了蔡元培,有了這樣的辦學方針和求學準則、做人標準,北大才從多年陳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來,走上正軌,逐步成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為成就今後的百年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演講辭的最後,作者告訴在座的青年學子,自己近期要做兩件事,一是改良講義,二是添購書籍。這兩件事情雖小,卻是建構一個優秀大學的基本條件,也正是北大學子們最迫切需要的。作為一個校長,蔡元培為學校、為學生考慮得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