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濤,1940年8月生,河南省孟津縣人,197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煤礦現代化建設專家,全國優秀企業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尚海濤
- 出生地:河南省孟津縣
- 出生日期:1940年8月生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出版作品,
人物生平
尚海濤,1940年8月生,河南省孟津縣人,197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煤礦現代化建設專家,全國優秀企業家。1963年7月畢業於焦作礦業學院(現河南理工大學)採煤專業後備分配到山西潞安礦務局工作,先後在局機關勞資處、五陽礦、王莊礦任技術員、生產技術科長、綜採辦主任;1980年任石圪節礦總工程師;1982年任潞安礦務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1985年3月開始任潞安礦務局局長。在潞安礦務局期間,先後主持了兩次大的煤礦主導技術(採煤技術)革命。第一次技術革命是推廣套用綜合機械化採煤技術。他主持會引進的波蘭柯馬路節式支架進行十餘次改進,並以此投產成功;以後又用國產設備連續三年創造全國最高紀錄。1988年全局實現綜采機械化,並達到隊隊生產超百萬噸的全國最好水平。第二次技術革命時綜采放頂煤的實驗成功。此項實驗創造發展了厚煤層綜合機械化放頂煤新技術。他所領導的技術攻關小組在綜放工藝、綜放技術和配套設備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創新,其中低位放頂煤支架、框架式運輸機和E型巷道布置等,均屬原創技術,屬世界領先水平,都在全國得到普遍推廣和套用。潞安礦務局利用綜放技術取得了明顯的成績,首先創日產1.65萬噸,月產31萬噸和年產253萬噸的綜放隊紀錄。
尚海濤還提出了以綜放為核心技術,建設集約化生產的“四一型”礦井模式,並在漳村礦實踐,1993年漳村礦建成了第一個“四一型”礦井,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產高效新路子。由於他始終致力於煤炭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探索及現代化礦區工程的建設,逐步形成了煤礦技術進步高效率理論,並運用這一理論建設了中國第一個煤炭工業現代化礦井,開創了中國煤礦現代化建設的新紀元,被稱為中國企業科技進步的“潞安模式”。由於尚海濤對我國煤礦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貢獻,1987年被國家科委命名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88年榮獲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稱號並獲“金球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2年被國務院表彰為“為我國工程技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山西省七屆人大代表。
1995年10月,尚海濤調到煤炭工業部任總工程師;1998年4月,任國家煤炭工業局中國煤炭經濟技術諮詢中心主任。他還是中國礦業大學、山西礦業大學、中國管理科學學院、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的兼職教授,兼任中國企業管理協會執行理事、中國企業協會執行理事、中華教育藝術協會常務理事等職。作為焦作工學院董事會名譽董事長、兼職教授,尚海濤為母校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出版作品
尚海濤在從事煤炭生產和技術研究過程中,先後出版有《活力源》、《新方略》、《企業心理學》、《高效率》、《煤炭企業領導學》、《煤炭企業管理方法創新》、《綜采放頂煤開發方法》、《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礦區——潞安礦務局》等著作,其中《高效率》一書創立了中國煤炭技術理論,獲煤炭部特等獎;還發表有《放頂煤綜采技術在潞安礦區的套用與展望》、《高效率管理法》、《繼續工程教育與煤炭企業現代化》、《安全系統管理法》、《潞安思維模式重構機制》、《用科技進步促進雙效提高》、《三步走:建設高標準現代化礦井》、《談綜采放頂技術在我國的發展的必然性》、《綜采技術在緩傾煤層的前景展望》等數十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