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尚家嶺遺址位於陝西千陽縣南寨鎮馮家堡村,東為汧河支流澗口河,南臨蜿蜒開闊的汧河河灣台地。該遺址始建於戰國,沿革至西漢時期,具有離宮與驛站的屬性,總分布範圍約2200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 所屬年代:秦漢
  • 出土地點:陝西千陽縣南寨鎮馮家堡村
2010年3~5月,為配合隴漢高速公路寶(雞)平(涼)段建設工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寶雞市考古工作隊、千陽縣文化館聯合組隊,對尚家嶺遺址進行田野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確認出該遺址為始建於戰國,沿革至西漢時期,具有離宮與驛站的屬性,總分布範圍約22000平方米,布局結構、內涵及時代沿革清晰,本次考古發掘工作選擇對該遺址兩處夯土基址(分別編為Ⅰ、Ⅱ區)全部及外圍牆局部進行了考古發掘。這是繼隴縣磨爾塬、鳳翔孫家南頭、寶雞魏家崖等處秦漢大型聚落遺址之後,在汧河流域又一次重要發現。
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尚家嶺遺址位於陝西千陽縣南寨鎮馮家堡村,東為汧河支流澗口河,南臨蜿蜒開闊的汧河河灣台地。遺址所在地屬南寨原,山青水秀、風景宜人。
早在2006年,當地村民在取土時發現大範圍夯土和陶質井圈,遂引起當地文物主管部門的重視,並採取保護措施;2008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曾對該遺址周邊區域進行調查,確認出為秦漢建築遺址的屬性;嗣後的關中地區秦漢離宮別館調查項目進行時,再次對該遺址的性質進行認定。
Ⅰ區位於整個遺址的東部,共發掘面積700平方米,揭露出僅存地表以下夯土建築基址。該建築基址方向40°,東西長32、南北寬17.7米,其西南部被早年取土破壞,通過已發掘資料,可以對該遺址基址部分進行復原。夯土基址夯土純淨,夯層清晰,目前殘存的基址高度為1.5米,最多為22層、單層厚度約7-10厘米。建築主體長30.7、寬15米,東、西、南各有一層台階,北側有兩層台階。北側主體建築有柱洞一排,殘存7個,間距1.15-7.3米不等,一層台階上有陶質眀礎一排,殘存7個,陶柱礎形制規整,直徑33-37厘米,孔徑有15或16厘米兩類,推測為廊柱。主體建築南側有與北側對應的柱洞3個,另外台階處有對應柱洞兩個,也當為廊柱。主體建築東側發現壁柱2個,間距7.6米。主體建築上僅可以確定柱洞一處,推測直徑1米以上,可能系“都柱”柱洞,柱石系不規則方形,長1.2、寬0.8、厚0.45米,惜已脫落。基址上建築物被破壞殆盡,從③A層(建築物倒塌堆積)包含大量磚、瓦、木炭、紅燒土塊和紅燒土坯塊等判斷,這座宮殿建築為土木混合結構。在建築基址北側東、西兩部偏中位置③A層下發現一段斜坡狀踩踏面,厚約3-5厘米,由黃粘土、細沙、料礓石構成,當為該建築進出的門道。2006年村民取土時發現的陶井圈單體直徑1.1、高0.33米,使用時若干個井圈疊壓在一起成為井筒狀,井下為一排水管通往河谷低洼處。本次考古發掘時經確認,井圈所在的位置正好在Ⅰ區夯土基址的中間夯土之內,根據當地水文情況,如此較淺的地方不可能有地下井水,同時也不可能把井放在大型建築之內,由此推斷此“井”當為存放食物以取得冷藏效果的“凌陰”。
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環繞Ⅰ區的夯土圍牆平面布局為長方形,其中東牆早年消失,北、西、南三面牆雖有殘缺,但可以復原,距夯土建築基址距離分別為56.6、17.2、10.3米,北圍牆暫未發現門道。Ⅰ區牆內總面積約6400平方米,牆基寬度2.5米,夯層厚度8~10厘米。
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Ⅱ區位於整個遺址的西部。由南側圍牆、附屬夯土建築和主體夯土建築三部分組成。圍牆略有曲折,大致與夯土建築基址平行,殘長17.5米,寬2.5米,夯層厚度8~10厘米。從Ⅱ區的夯牆走向看,雖與Ⅰ區不能構合為獨立牆圈之內,但部分牆體共用,且牆體結構沒有差別,因此判斷而至具有共同使用功能,而僅僅的用於分隔Ⅰ區大建築與Ⅱ區小建築的需要。同時,處在Ⅱ區的兩座建築仍有主、副之分。附屬夯土建築基址殘長23米,寬4.8米。主體夯土建築基址西部轉角完整,殘長19.7米,寬9.2米。整個建築地面以上破壞殆盡,柱礎石懸在附屬夯土建築基址上0.25米,發現有陶質彎頭、管道等排水設施。
依據考古發掘層位關係及出土大量磚、瓦、瓦當等建築材料的類型學分析,Ⅰ區夯土建築基址的始建年代為戰國,秦代至西漢繼續使用並有多次修繕,從現場發現大量燒土、炭灰等痕跡推斷,該建築曾遭大火後而被毀,Ⅱ區的建築的廢棄年代當與Ⅰ區相同。
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尚家嶺遺址規模較為宏大,判斷其等級較高。其所處的位置處在古代隴東至關中地區東西通行大道沿線,也正好處在汧河水道與回中道之間。戰國時期,這條通道的秦國戰西戎、保西陲,逐步走向強盛的最重要交通線路;秦代至西漢時期,兩代皇帝西行巡察與郊祀活動也主要是這條線路。按照當時日行的大致里程數,在尚家嶺以東的40里是鳳翔“蘄年宮”,以西50里則是隴縣的磨爾塬,而這兩處早先已被確認為離宮性質,因此推斷尚家嶺宮殿的用途是上述兩處離宮中間的另一處同類性質的建築。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在位時,曾在先代基礎上大建離宮別苑,“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史記正義》引《廟記》云:“北至九嵕、甘泉,南至長楊、五祚,東至河,西至汧、渭之交,東西八百里,離宮別館相屬望也。木衣綈繡,土被朱紫,宮人不徙。窮年忘歸,不能遍也;”《三輔舊事》則曰:“始皇表河以為秦東門,表汧以為秦西門,中外殿觀百四十五,後宮列女萬餘人。”到西漢時期,由於皇帝每年還要到更西的地方舉行巡察與郊祀活動,所以尚家嶺建築成為沿途過往中的歇息之地。西漢漢武帝時期,皇帝出行活動大都放在長安近郊舉行,此時分布於各地離宮慢慢失去功效。另外,除離宮的主要用途外,尚家嶺建築可能還有驛站、倉儲碼頭的多重用途。
尚家嶺遺址首次發掘出土了大量陶質柱礎,其在建築上基址上的位置擺布及建築物的本體特徵對進一步了解秦漢時期離宮別館及相關建築內涵,以及未來“關中天水一體化”中的華夏歷史文明展示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
尚家嶺秦漢建築遺址發掘出土陶質柱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