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齒耳蕨(中藥材)

尖齒耳蕨(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植株高25-100厘米。根狀莖直立,高可達10厘米,連同殘存的葉柄基部直徑可達3厘米。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植物名錄,

形態特徵

植株高25-100厘米。根狀莖直立,高可達10厘米,連同殘存的葉柄基部直徑可達3厘米;頂端及葉柄基部密被棕色或深棕色、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達8毫米、寬達3毫米、全緣的厚膜質鱗片。葉簇生;葉柄禾稈色,上面有溝槽,長5-40厘米,基部直徑1-2毫米,向上疏被少數與基部相同的鱗片及較多漸縮小、披針形或長鑽形、大多伏貼、邊緣有疏長齒的棕色或深棕色膜質鱗片;葉片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不縮狹或略縮狹,長18-65厘米,寬2.5-12厘米,一回羽狀;羽片25-45對,無柄,互生或僅對生,平展,下部的間距較大,有時略斜向下,上部的接近,鐮刀狀披針形,長1-6厘米,中部寬3-10毫米,頂端漸尖,常有短芒刺,兩側顯著不對稱,基部上側有三角形耳狀凸起,其外側平截或略向外凸起呈弧形,與葉軸平行,基部下側狹楔形,通直或略向內彎,基部以上的兩側邊緣有鋸齒,齒端通常或多或少向內彎並有或長或短的芒刺;葉脈羽狀,上面不明顯,下面可見或明顯,側脈在中脈上側的自下而上羽狀、二叉狀至單一,中脈下側的單一或二叉狀。葉紙質或薄紙質,乾後綠色或灰綠色,上面色較深;葉軸禾稈色,上面有溝槽,下面疏被棕色或深棕色、披針形、線形或長鑽形、邊緣有疏齒、常伏貼的膜質小鱗片;羽片上面光滑,下面疏被淺棕色或棕色、狹披針形的細小鱗片及短節毛。孢子囊群較小,生於較短的小脈頂端,在羽片主脈兩側各有1行,中生或僅中生,通常主脈下側的下部小脈不育;圓盾形的囊群蓋小,深棕色,近全緣,早落。孢子赤道面觀豆形,極面觀長橢圓形,周壁具褶皺,常聯結成網狀。
尖齒耳蕨
尖齒耳蕨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00-24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下,多見於陰濕的石灰岩山谷。

分布範圍

產於浙江、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東南部,越南北部也有。

主要價值

【藥 材 名】尖齒耳蕨
【別 名】台東耳蕨,岩山雞
【名稱考證】台東耳蕨(《台灣植物志》)、岩山雞(《四川雷波》)
【科目來源】鱗毛蕨科植物
【藥用部位】尖齒耳蕨的根莖。
【性味歸經】甘,溫。入胃經。
【功效主治】調中止痛。用於脾胃虛寒的脘腹冷痛、食少不運。
【用法用量】內服:9一12克,水煎服。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區。
【古籍考證】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參考出處】《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植物名錄

門中文名
門拉丁名
Pteridophytes
科中文名
科拉丁名
Dryopteridaceae
科號
P45
種拉丁名
Polystichum acutidens Christ
種中文名
尖齒耳蕨
引種地點
湖北鶴峰
引種時間
20040226
引種號
46178
引種材料
鑑定人
蔡妍
Id
193
栽培地點
溫室
引種數量
1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生長性狀
草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