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葉石竹

尖葉石竹

尖葉石竹(學名:Dianthus spiculifolius Schur)是石竹科石竹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花卉,植株叢生,莖匍匐狀,株高自然控制在8-10厘米以內,葉莖較其它石竹為細。葉長5厘米、寬0.2厘米,簇生,長線型,端部尖。花朵5瓣,多朵頂生。

原產於俄羅斯高寒地區。耐寒、耐旱性極強且節水。在-30℃以上可成活,具有較強的抗鹽鹼耐貧瘠的特點,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半沙質土壤中生長最好。

尖葉石竹適用於大型綠地、公園、地下設施的地面綠化,以及道路兩側、公路兩側和庭院綠化,也適合河道護坡、起伏土丘和山坡的綠化。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選地整地,養護管理,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花卉,植株叢生,莖匍匐狀,株高低矮,與其它石竹相比,它株高自然控制在8-10厘米以內,葉莖較其它石竹為細。葉長5厘米、寬0.2厘米,簇生,長線型,端部尖。花朵5瓣,多朵頂生,花色有深粉、粉、白等多種顏色,花莖20厘米高左右。整體外觀如早熟禾類草坪,一年內單墩生長直徑可達50厘米左右,易於成坪。

產地生境

原產於俄羅斯高寒地區。耐寒、耐旱性極強且節水。在-30℃以上可成活,具有較強的抗鹽鹼耐貧瘠的特點,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半沙質土壤中生長最好。
尖葉石竹
尖葉石竹

繁殖方法

分株:將整墩尖葉石竹分成直徑約5-6厘米的小墩。在栽種地挖出約10-12厘米深的穴,將小墩種苗埋入穴中,埋深以枝葉高出地面3-4厘米為好。回填土後將土壤和種苗壓實即可,確保植株周邊沒有空隙。分株栽種法可大大降低栽種成本,分株栽種時應要保持各株間距均勻,做到橫平豎直,這樣有利於種苗均衡生長和美觀。栽種間距是成坪時間長短的關鍵,正常種植間距應在20厘米左右,間距過小造成生長密閉。形成突起:間距過大不能完全成坪,造成地表裸露,影響成坪的整齊、均一。
整墩:挖出與尖葉石竹根系大小相應的洞穴,將種苗的根部垂直放入洞穴中(要使根系舒展),回填後將周邊土壤和種苗壓實即可。整墩栽種可較快成坪。
營養缽:在營養缽中繁育植株,在栽種的適宜時間將種苗移栽下地,栽後澆透水。栽種兩周后,要及時觀察種苗是否成活,如果未發現種苗枯黃,根部長出新生綠芽,說明種苗已成活。如果發現苗子逐漸枯黃,根部未出新芽。說明種苗尚未成活,這時要及時補苗。以利於整體成坪。尖葉石竹雖然抗旱耐寒,但不澆凍水、返青水。也不施肥而任其自然生長,會造成其栽後生長不良、成坪慢。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地塊選擇:尖葉石竹對土地要求不嚴格。只要選擇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pH中性的地塊,栽植地最好是沙質或半沙質土壤。如遇黏土地段可進行摻沙改造。以利於排水和根系生長。
地面平整:一般只需要對15-20厘米深的土層進行翻耕。撿出石塊、瓦礫等雜物。如果遇有低洼地段,要做好排水設施,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地塊是否平整,是成坪後能否達到平整的關鍵。

養護管理

補苗:養護時發現個別死苗。可就近分株補種。
水肥管理:栽種後水肥管理是種苗成活的關鍵。尖葉石竹是耐旱植物,只在開春和入冬封凍前各澆一次水即可,靠自然降雨能夠滿足需要,如果想儘快成坪可根據乾旱程度適當增加澆水量。另外,在較平坦的地段澆水,要一次澆透,待數日後觀察種苗生長情況再澆一次即可;在土丘或不宜存水的地段種植。尖葉石竹尚未成活前需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有充足水分。待成活後方可停止澆水,盛夏季節由於氣溫較高,白天水分蒸發快,早晨澆水最好。如果土壤貧瘠或用戶希望較快成坪,可加施有機肥或化肥。
修剪:尖葉石竹植株低矮。株高8-10厘米可不修剪保持其自然狀態,謝花後修剪,與草坪修剪方法相同。但高度控制在8厘米左右。

主要價值

尖葉石竹適用於大型綠地、公園、地下設施的地面綠化,以及道路兩側、公路兩側和庭院綠化,也適合河道護坡、起伏土丘和山坡的綠化。
尖葉石竹
尖葉石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