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萼毛柃(學名:Eurya acutisepala),山茶科灌木或小喬木,高2~7米;幼枝圓柱形,黃褐色,密被短柔毛。葉薄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邊緣具細密鋸齒,葉面綠色,有光澤,無毛,背面淡綠色,疏生短柔毛,中脈在葉面凹陷,背面突起。花2~3朵腋生,花梗長1.5~2.5毫米,被短柔毛。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鑑別,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2~7米;幼枝圓柱形,黃褐色,密被短柔毛,一年生枝灰褐色,毛被多少宿存;頂芽密被黃褐色絹毛。
葉薄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8厘米,寬1.4~1.8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邊緣具細密鋸齒,葉面綠色,有光澤,無毛,背面淡綠色,疏生短柔毛,中脈在葉面凹陷,背面突起,側脈10~12對,纖細,表面清晰,背面略突,網脈兩面不顯;葉柄長2~3.5毫米,上面具槽,背面被短柔毛。
花2~3朵腋生,花梗長1.5~2.5毫米,被短柔毛;雄花:小苞片2,卵形,長約1.5毫米;萼片5,卵形或長卵形,膜質,長約2毫米,先端尖,無毛;花瓣5,白色,倒卵狀長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2.5毫米;雄蕊約15枚,花葯狹長圓形,5~7分格;退化子房密被柔毛;雌花較小,小苞片與雄花同;萼片較小,長約1.5毫米,無毛;花瓣狹長圓形,長約3毫米;子房卵形,密被柔毛,3室,花柱長2.5~3毫米,先端3裂。
果卵狀橢圓形,成熟後紫黑色,被柔毛,徑3.5~4毫米;種子近腎形,紫褐色,有光澤。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6~8月。
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500-2000米的山地密林中或溝谷溪邊林下陰濕地。暫無人工引種栽培。
分布範圍
產於浙江南部(遂昌、龍泉、慶元、景寧)、江西北部、西部及南部(廬山、大余、遂川、井岡山、崇義、全南)、福建中部及西南部(永安、德化、連城、上杭、永定)、廣東北部(樂昌、乳源、翁源、連縣、連南、陽山)、廣西(全州、灌陽、興安、龍勝、資源、環江、羅城、融水、象州、龍津、臨桂、賀縣、大苗山、大瑤山、九萬山)、貴州東部(梵淨山、雷山、榕江、獨山、興義、松桃、江口)、湖南(城步、宜章、新寧、寧遠、雪峰山、慈利、道縣、洞口、黔陽、東安、新晃、芷江、武崗、陽明山)及雲南南部(元陽、景東)等地。
物種鑑別
本種和毛果柃E. trichocarpa Korthals很相似,區別在於後者當年生嫩枝紅褐色,萼片圓形,頂端常具微凹,外面被短柔毛,邊緣有纖毛以及果實圓球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