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溝組[2]是新疆區域地質測量大隊三分隊曾亞參等於1966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尖山溝組[2]
- 外文名: Jianshangou Fm[2]
- 時代:下三疊世(統)
尖山溝組[2]是新疆區域地質測量大隊三分隊曾亞參等於1966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尖山溝組[2]是新疆區域地質測量大隊三分隊曾亞參等於1966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新疆區域地質測量大隊三分隊曾亞參等,1966年命名。分布範圍西北,新疆1。...
尖山溝組,地層單位編碼是01-65-1602,分布是新疆準噶爾盆地周緣。命名 新疆區測隊地層表編寫組,1966年。特徵 層型:正層型 新疆吉木薩爾縣西大溝實測剖面。新疆區測隊三分隊曾亞參,1966,L-45-ⅩⅩⅩ(卡拉麥里山幅)1∶20萬區調報告。特徵:紫紅、棕紅及少量黃色、灰綠色礫岩夾泥岩。下與二疊紀或更老地層不...
小東溝組,時代J3,同物異名尖山溝組[1]、侯家屯組,命名者王鈺等1954年命名。命名 王鈺等,1954年命名。特徵 下部以石英岩質礫岩或石灰岩質礫岩為主,夾石英砂岩及長石砂岩;中上部多為砂岩夾粉砂岩和頁岩,局部夾泥灰岩凸鏡體。含植物化石:Equisetum sp.,Pagiophyllum cf. Gracilis,Schizolepis sp.,...
1 mm 以上,向頂端漸狹,偶見其上部向果中央軸線方向彎 曲,頂端尖。果基部似具一倒三角形基座,基座下端可能與生殖枝軸相連;果遠基部分似被較 短的毛所覆蓋。果保藏 2(~3)枚種子。種子近紡錘形,2~3 mm×1 mm(Sun et al.,2001)。時代產地 中國遼寧北票上園黃半吉溝,尖山溝組;早白堊世。
東紅山組 東紅山組是1931年袁復禮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袁復禮,1931年命名於新疆奇台縣以西孚遠(吉木薩爾)的東紅山(P.L.Yuan,1931,Geografiska Annaler,XVII,pl.1),現歸於尖山溝組[2],為該組的一部分,已停用。分布範圍 西北,新疆。
《遼西早期被子植物及伴生植物群》是2001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革、鄭少林。內容簡介 《遼西早期被子植物及伴生植物群》以“遼寧古果”等早期被子植物為重點和引線,系統地研究了中國遼西地區晚侏羅世尖山溝植物群的組成、性質及時代,探討了遼西地區早期被子植物發生的地質地理背景及全球被子植物的...
形態特徵 單獨保存的果化石。果具刺,近圓形,3~8 mm×3~7 mm,果實遠基端著生 4 枚長刺, 兩側的刺較長,達 16 mm,中部的 2 枚略短,3~4 mm,基部寬約 0.8~1 mm。保藏 2(~3) 枚種子(Sun et al.,2001)。時代產地 中國遼寧北票上園黃半吉溝,尖山溝組;早白堊世。
18 µm,基寬約 10 µm;表皮細胞具氣孔帶和非氣 孔帶,氣孔帶內見 2 列氣孔,氣孔器單唇型,近橢圓形,大小 30 µm×20~22 µm,副衛細胞 6~7 個,極副衛細胞略大,呈倒梯形;外表面可見平周壁不平坦,偶見較大的凹坑。(孫革等, 2001)。時代產地 遼寧北票,尖山溝組;晚侏羅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