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名詞,經脈名稱之一。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與太陽經互為表里。《素問·陰陽離合論》:“太陰之後,名曰少陰”。本經多氣少血。因位於太陰與厥陰之間,起著轉輸內外的樞紐作用,故有“少陰為樞”之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陰經
- 出處:《素問·陰陽離合論》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經脈名稱之一。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與太陽經互為表里。《素問·陰陽離合論》:“太陰之後,名曰少陰”。本經多氣少血。因位於太陰與厥陰之間,起著轉輸內外的樞紐作用,故有“少陰為樞”之說。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經脈名稱之一。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與太陽經互為表里。《素問·陰陽離合論》:“太陰之後,名曰少陰”。本經多氣少血。因位於太陰與厥陰之間,起著轉輸內外的樞紐作用,故有“少陰為樞”之說。概念中醫經脈經...
手少陰之正,別入於淵腋兩筋之間,屬於心,上走喉嚨,出於面,合目內眥(《靈樞·經別》)。手少陰經別,分出後進入腋下兩筋之間,歸屬於心臟,向上走到喉嚨,淺出面部,與手太陽經在目內眥會合。四、手少陰經筋 手少陰之筋,起...
手少陰經別走向:手少陰之正,別入於淵腋兩筋之間,屬於心,上走喉嚨,出於面,合目內眥(《靈樞·經別》)。手少陰經別,分出後進入腋下兩筋之間,歸屬於心臟,向上走到喉嚨,淺出面部,與手太陽經在目內眥會合。中醫套用 經別...
腎足少陰經病證,病證名。因足少陰腎經經氣異常所產生的病證。《靈樞·經脈》:“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機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目巟)(目巟)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
少陰經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兩條經脈。手少陰經居心,心屬火,主血脈,又主神明。足少陰經屬腎,腎屬水,主藏精,真陰真陽寄寓其中,為先天之本。心、腎二髒,為人身陰陽、水火之本。心腎虛衰,抗病力弱,則發少陰病證。...
基礎理論名詞。①三陰經中少陰經的代稱。②前陰(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後陰(肛門)的合稱。解讀 1、三陰經中少陰經的代稱。《素問·大奇論》:“二陰急,為癇厥。”張景岳註:“二陰,少陰也。……脈急者為風寒,邪乘心腎...
六經,在中醫理論中指: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的合稱。出自東漢張仲景,於公元三世紀初撰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出處 張仲景(東漢)於公元三世紀初撰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該書在流傳過程中,經後人...
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主治] 心痛,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配伍] 配心俞、巨闕治心痛;配大椎治陰虛盜汗。[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註] 手少陰經郄穴。
《靈樞·經脈》稱為“心手少陰之脈”。現通稱手少陰心經,簡稱心經。循行 手少陰心經脈循行圖 《帛書·經脈》甲種本所載此經脈循行似近於今之手少陰經在上肢內側後緣的線路;乙種本所載則近於今之手厥陰經在上肢內側中間的線路...
臂神經痛等。配伍 配內關、郄門主治心悸、悲恐善痙、胸痛;配心俞主治癰瘍、陰腫、陰癢。附註 手少陰經所溜為“滎”。相關論述 1.《肘後歌》:“心胸有病少府瀉”。2.《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主掌中熱,手臂不伸”。
足少陰 少陰經穴二十七,湧泉然谷與太溪,大鐘水泉與照海,復溜交信築賓派,陰谷膝內輔骨後,以上從足至膝求,橫骨大赫連氣穴,四滿中注肓俞臍,商曲石關陰都密,通谷幽門一寸取,步廊神封膺靈墟,神藏彧中俞府畢。手厥陰 九穴心包手...
2、手少陰絡脈 十五絡脈之一。名曰通里,即從通里穴處由手少陰經分出。起始於腕橫紋後一寸半(通里)處,由此向上與手少陰經並行於淺層,沿經脈而進入心中,聯繫舌根部,又聯屬於眼睛的根部;在掌後一寸半(通里)處走向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足少陰經別,從膕部分出,入走腎與膀胱,上出於項合於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足厥陰經別從下肢分出,行至毛際,入走肝膽,上繫於目,合於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足太陰經別從髀部分出,入走脾胃,上出鼻頞,合於足陽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