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33.02畝(其中:田46.26畝,地486.76畝),人均耕地1.17畝,主要種植魔芋、烤菸、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2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畝,主要種植核桃、桃子等經濟林果;草地130畝;荒山荒地800畝,其他面積127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全村有13戶通自來水,有25戶飲用井水,有8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14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5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20輛,機車4輛。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石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0戶居住於石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2萬元;畜牧業收108萬元;林業收入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2.5萬元;工資性收入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79元,農民收入以魔芋、烤菸、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人,在雲南省內務工7人,到省外務工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魔芋、烤菸,主要銷售往富源縣。該村發展魔芋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魔芋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96戶,共有鄉村人口436人,勞動力11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有漢族387人,彝族70人,其他民族4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3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2.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黃泥河鎮中學和縣第二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0人,其中小學生63人,中學生4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03.5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公開、村務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2人(全部是男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