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城故城遺址

小谷城故城遺址

小谷城故城遺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前城子村,於1956年文物普查時發現,是新石器時代、漢代古遺址。

小谷城故城遺址為平原地貌,分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大城東西長約1100米,南北寬約700米,總面積約77萬平方米。城牆多已夷為平地,僅西南角上有一段殘存,東西長約350米、寬13米、高2.5米,當地稱之為“羅圈子”。小城在大城東半部的中部,即前城子村西南之高台遺址。高台殘留,南北長約270米,東西寬約170米,高約5米,台南北各留有通道一處,當地稱高台為“土城子”。根據小谷城城壁中殘片及土層,可判定其文化層為三層:大汶口龍山文化層、岳石文化層和商周秦漢文化層。小谷城故城遺址的發現對研究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秦漢文化都有重要意義。小谷城遺址記錄了從大汶口文化到秦漢時代變遷,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歷經6000年仍然鮮活的遺蹟。

2013年5月,小谷城故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谷城故城遺址
  •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前城子村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漢代
  • 保護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240-1-240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小谷城故城遺址最早的史料記載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左傳》中記載,莊公三十二年(前662年)春,“城小谷,為管仲也”。《沂州府志》載“齊魯大將軍管仲在此積穀處”。魯莊公在登基三十二年(前662年)時,為了防備相鄰的齊國,特地建設“小谷”這座城池來囤積糧草。
1956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小谷城故城遺址。
小谷城故城遺址
小谷城故城遺址
1957年,對小谷城故城遺址進行了複查。
1960年,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劉敦願先生在小谷城故城遺址進行過考察。
1972年、1979年,對小谷城故城遺址進行了複查,採集到大量的石器、陶器殘片。

遺址特點

綜述
小谷城故城遺址北面約1.5千米處為小涑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遺址歷經史前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至商周秦漢,延續時間長,至今仍有村民居住,被稱為“活著的遺址”。小谷城故城遺址為平原地貌,分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大城東西長約1100米,南北寬約700米,總面積約77萬平方米。城牆多已夷為平地,僅西南角上有一段殘存,東西長約350米、寬13米、高2.5米,當地稱之為“羅圈子”。小城在大城東半部的中部,即前城子村西南之高台遺址。高台殘留,南北長約270米,東西寬約170米,高約5米,台南北各留有通道一處,當地稱高台為“土城子”。
文化層
小谷城故城遺址城壁中殘片及土層,可判定其文化層為三層:大汶口龍山文化層、岳石文化層和商周秦漢文化層。上部為商周秦漢文化層,出土遺物主要有漢代泥質灰陶筒瓦、板瓦殘片等。中部為岳石文化層,遺物主要有夾砂灰陶甗殘片、泥質灰陶豆。下部2~3米為大汶口、龍山文化層,主要為大汶口、龍山文化堆積,採集的遺物有屬於大汶口文化的鼎、瓶、碗等,陶片以夾砂灰陶為主;龍山文化陶片以泥質黑陶和灰陶為主,夾砂灰陶為次,紋飾有附加堆紋、弦紋、劃紋等,可辨器形有鼎、罐、盆、缽、杯、豆、鬹器蓋等;石器有斧、錛、鑿、刀、鐮、鏃等。
小谷城故城遺址
小谷城故城遺址

文物遺存

綜述
小谷城故城遺址出土遺物主要有漢代泥質灰陶筒瓦、板瓦殘片;夾砂灰陶甗殘片、泥質灰陶豆、鼎、罐、盆、缽、杯、豆、鬹器蓋殘片等;石器有斧、錛、鑿、刀、鐮、鏃等。
小谷城故城遺址
小谷城故城遺址出土遺物
石鑿
石鑿是新石器時期文物,長6厘米,寬1.2厘米;石質,質地堅硬;長條形,斜面光滑,刃部較鋒利,側面平整。藏於東夷文化博物館。
小谷城故城遺址
小谷城故城遺址出土石鑿
三腳銅鍋
銅鍋有三條腿,上面有銅鍋蓋。鍋蓋上鑄有四頭牛:兩頭趴著,兩頭站立,四頭牛面朝四個方向。

研究價值

小谷城故城遺址的發現對研究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秦漢文化都有重要意義。小谷城遺址記錄了從大汶口文化到秦漢時代變遷,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歷經6000年仍然鮮活的遺蹟。

保護措施

1983年8月9日,小谷城故城遺址被臨沂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小谷城故城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小谷城故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谷城故城遺址
遺址碑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小谷城故城遺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前城子村。
前城子村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小谷城故城遺址,路程約20.6千米,用時約35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