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小蠹科Scolytidae;bark beetles,的1科。小型暗色,骨化強;外咽縫1根;觸角球桿狀,膝狀彎曲;脛節常具齒;跗節假4節型;通稱小蠹。為象甲總科中的高等類群。全世界已知約6000種,中國約有500餘種。是森林的重要害蟲。
形態特徵
小蠹科,微小至小形,體長1~9毫米,寬短,圓筒形。頭部的一部分
向下方延長成較短的頭管,象鼻部分短而不甚明顯。觸角短,錘狀,呈膝狀彎曲,末端3節膨大。前胸背板大,長度約占體長的l/3以上,前端收狹。外咽片消失,僅存1條外咽縫;無上唇;下顎須3節,節間僵直不能活動;足脛節有齒,跗節5節,其中第4節甚小,成為假4節,末節長。
鞘翅長,蓋過腹末,表面有粗大的刻點條紋。腹板可見5—6節,腹部末節通常平切狀。有發達的幾丁質前胃。體多為黑色或褐色,被毛。幼蟲無足式,似象甲幼蟲。多數種類為林木重要害蟲,成蟲和幼蟲蛀食樹皮或木質部,形成分支的隧道。有小蠹、日本小蠹等。
生活習性
小蠹科昆蟲按照食性可分為兩大類:樹皮小蠹類(bark beetles)和食菌小蠹類(ambrosia beet-les)。樹皮小蠹鑽蛀在樹皮與邊材之間,直接取食樹株組織;食菌小蠹鑽蛀木質部內部,坑道縱橫穿鑿在材心中,坑道周緣有真菌及其他微生物與之共生,食菌小蠹取食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的菌絲和孢子。
樹皮小蠹科對寄主的選擇比較嚴格,顯示寡食性。食菌小蠹對寄主植物的選擇不嚴格,能寄生多種植物,顯示多食性。小蠹兩種食性的分化是歷史演化的結果:寄生於裸子植物的較原始的小蠹類群均屬樹皮小蠹類;被子植物出現後,寄生其上的小蠹採用了一種新手段,即與真菌共生,通過真菌獲得消化纖維的能力,鑽入樹木材心,開闢了新的食物能源。從而大量繁殖。
從齒小蠹科亞科(Ipinae)可以看到:原始的屬,如星坑小蠹(Pityogenes)和齒小蠹,均寄生於針葉樹,取食樹皮。而高等的屬,如材小蠹(Xyleborus)和木小蠹(Trypodendron),主要為害闊葉樹,寄主種類很多,適應性強,成為有樹便鑽的重大害蟲,僅材小蠹一個屬性已知種已達1500種(約占小蠹科總數的1/4)。
小蠹科科終生潛伏於樹幹中,只有新成蟲羽化後的短暫時間飛離樹身,在林中活動、覓食、交配,另築坑道入侵新寄主。中國北方小蠹多1年1代,高溫年份可出現2年3代或1年2代。北方小蠹多喜乾旱,因此,高溫少雨往往成為小蠹大量發生成災的原因,在針葉林區,這種現象比較明顯。
小蠹科大多是次期性害蟲,即只在樹身衰弱或採伐以後才入侵樹冠、樹幹和樹根。生活於樹皮或材心內,為害隱蔽。繁殖力強,有些種類一經侵入樹身,繁殖量則不計其數。且終身潛伏樹身內部,故而為害時間長久而嚴重。中國南北林區每年均因小蠹為害而蒙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小蠹科是社群性昆蟲,各穴的兩性比數和兩性分工均確定,性比因屬而異,有一雄一雌、一雄數雌和一雄多雌等類型,雌蟲修築母坑道,同時在坑側築卵龕依次前進產卵,雄蟲在侵入孔端頭守候或在交配室內部,排出坑道中的木屑和代謝廢物,並與雌蟲交配。
小蠹科的坑道有繁殖坑道和營養坑道兩種。繁殖坑道是由配偶成蟲組成的窩穴,其中包括母坑道(或稱卵坑道)、子坑道、蛹室、羽化孔、通氣孔等。母坑道有縱向、橫向或呈放射向的,有一條、數條或多條的,即單縱坑、復縱坑、單橫坑、復橫坑或星坑等。營養坑道為新成蟲羽化後因取食樹株乾皮造成的痕跡,特徵不明顯。
相關分類
1、食草類,在無木質部的植物莖內生活取食。例如,取食苜蓿屬的根、野豆角的主莖、草本植物的果枝,也能生活於木本植物上。
2、食種籽類,有的種類取食果實內部的種籽,也有的取食裸子植物種籽。如北美屬(光小蠹族),專門危害松塔。
3、食髓類,在細枝的髓心中取食。這類小蠹多發生在新熱帶區,少數種類是食髓的。其中少數食髓類小蠹還可危害果實,在檢疫中應予以特別注意。
4、食材類,嚴格地說,“食材”指直接取食樹木的木質部。本類小蠹與食材菌小蠢的區別在於,它以木質部為主要食物來源。
5、食材菌類,此類小蠹的特點是與真菌共生。小蠹科昆蟲在修築坑道時將真菌帶入坑道內,真菌萌發生長供小蠹科昆蟲取食。這種共生關係,二者缺一不可。
檢疫種類
1、中國規定的檢疫種類有:美洲榆小蠹、歐洲榆小蠹、歐洲大榆小蠹、咖啡果小蠹、西部松大小蠹、中歐山松大小蠹。
2、美國榆小蠹,分布:加拿大(環繞哈得遜灣東南、西部),美國(東部、中部及密西西比河下游—即美國南部);
3、歐洲榆小蠹,分布:歐洲(西起愛爾蘭、英國,東至烏拉爾,北至斯堪得那維亞半島,南至西班牙和高加索),加拿大,美國(全國);
4、歐洲大榆小蠹,分布:西歐,中歐,北歐,前蘇聯(烏拉爾、高加索),伊朗,北非;
5、咖啡果小蠹,分布:中南美(瓜地馬拉、牙買加、哥倫比亞、巴西),太平洋(密克羅西亞群島、菲律賓、印尼),非洲。
物種鑑定
小蠹科是最重要的森林蛀乾害蟲之一,由於危害極其隱蔽,被認為是通過國際貿易傳播最為普遍的一類昆蟲。中國是木材進口大國,各種蛀乾害蟲隨木材進入中國有著極大的可能性。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貿易的不斷增長,到達口岸的各種木質包裝中攜帶的危險性蛀乾害蟲也隨之大量增加。
1998年在中國山西首次發現之後迅速擴散蔓延的紅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就是一個典型的藉助進口木材和木質包裝入侵中國的例子。 根據一些國家的檢疫害蟲名錄中包含的小蠹、已有入侵種類所在屬、經常被一些國家的植物檢疫機構截獲的小蠹、某些地區的重要森林蛀乾小蠹等證據確定了對中國具有潛在入侵威脅的49個小蠹屬,並提供了這些屬的檢索表,並從形態特徵、分布、寄主、檢疫截獲情況、重要種類等方面對這些屬進行了簡要介紹。
同時,認為大小蠹屬Dendroctonus、齒小蠹屬Ips、切梢小蠹屬Tomicus、瘤小蠹屬Orthotomicus、小蠹屬Scolytus、星坑小蠹屬Pityogenes、細小蠹屬Pityophthorus、四眼小蠹屬Polygraphus等對中國具有較高的入侵威脅,並以大小蠹屬所有種和齒小蠹屬部分主要種為例,從分布和寄主方面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紅脂大小蠹是中國重要的外來入侵害蟲。與紅脂大小蠹隸於同屬的種類共有18種,其中16種分布於北美洲。提供了紅脂大小蠹的形態鑑別特徵和包括中國華山松大小蠹D. armandi Tsai et Li和雲杉大小蠹D. micans(Kugelann)在內的大小蠹屬的完整分種檢索表。
根據大小蠹屬昆蟲的地理分布和相關寄主分布等,對該屬種類的潛在入侵性進行了初步分析,認為該屬所有的非本地種都是重要的潛在外來入侵物種。 齒小蠹和大小蠹一樣,都被認為是最具進攻性的樹皮小蠹,該屬小蠹都以松屬植物為寄主。齒小蠹屬種類超過60種,綜合北美種類和口岸截獲種類情況,完成了其中30種小蠹的檢索表。
齒小蠹屬種類分布範圍廣,從相關寄主對該屬種類的潛在入侵性進行分析得出,間隔齒小蠹I. integer(Eichhoff)、美松齒小蠹I. pini(Say)、美雲杉齒小蠹I. borealis Swaine、西黃松齒小蠹I. mexicanus(Hopkins)、粗齒小蠹I.calligraphus(Germar)、南部松齒小蠹I. grandicollis(Eichhoff)等是中國重要的潛在外來入侵物種。
檢疫原因
1、小蠹科昆蟲在檢疫中的重要性:小蠹科昆蟲是鞘翅目中最進化的一個類群,其危害範圍較廣。從活樹到木材,從強樹弱樹,從整材到枝條,從針葉到闊葉樹,從森林到園林,從木本到草本,無一不受其害。危害程度往往是很嚴重的。
小蠹科昆蟲繁殖方式多樣化,屬親代同血繁殖型,在新區繁殖僅需雌性活蟲,對蟲源數量的要求不多,因而在新區成活機會大。小蠹科昆蟲生活環境穩定(在植物體內),加上蟲體微小,不易發現,極易隨種苗和木材等的調運而傳播蔓延。同血型多為熱帶、亞熱帶種類,在中國南方很易成活。對從熱帶、亞熱帶進口的木材、木質包裝應特別注意。
2、小蠹科昆蟲的經濟重要性:
小蠹科昆蟲是危害森林的一類重要害蟲。只要有森林和木材,就會有小蠹蟲發生。據估計森林和木材受小蠹科昆蟲危害造成的損失,約占全部害蟲損失之半,由此可見其嚴重性。
小蠹科昆蟲對樹木的危害,按其修築坑道的部位,可以分為樹皮小蠹和蛀乾小蠹兩類。前者築坑於樹皮內(即韌皮部與木材之間),呈一平面結構;後者築坑於本質部中,上下縱橫貫穿,呈立體結構。小蠹科昆蟲除危害森林和木材外,還可以危害許多經濟類作物。它還可以傳播植物病害,如歐洲榆小蠹是榆樹的毀滅性病害—榆枯萎病的媒介昆蟲。
防治措施
小蠹科是隨寄主樹種的原本、木材、苗木、木質包裝物、種籽等調運而傳播蔓延。要防止小蠹科昆蟲的傳播需加強檢疫工作。
1、嚴禁從疫區調運原木、苗木、木質包裝物、枝條等;
2、特殊需要者應按檢疫法規,嚴格進行滅蟲處理;
3、對於原木的樹皮無論有無疫情都要集中燒毀。
在坎布拉林區為害油松的小蠹科害蟲有9種,分別是:橫坑切梢小蠹、縱坑切梢小蠹、六齒小蠹、星坑小蠹、膚小蠹、細小蠹、雲杉八齒小蠹、雲杉小蠹和中重齒小蠹.防治小蠹類害蟲,應採用藥物防治、生物防治、寄主信息素誘蟲、餌木誘蟲、保持林區衛生等綜合措施,才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