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烏里秦艽(小葉秦艽)

達烏里秦艽

小葉秦艽一般指本詞條

達烏里秦艽(學名:Gentiana dahurica Fisch.)是龍膽科龍膽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全株光滑無毛,基部被枯存的纖維狀葉鞘包裹。鬚根多條。枝多數叢生,斜升,黃綠色或紫紅色,近圓形,光滑。蓮座叢葉披針形或線狀橢圓形。聚傘花序頂生及腋生,排列成疏鬆的花序;花梗斜伸,黃綠色或紫紅色。蒴果內藏,無柄,狹橢圓形,長2.5-3厘米;種子淡褐色,有光澤,矩圓形,長1.3-1.5毫米,表面有細網紋。花果期7-9月。

分布於中國、俄羅斯和蒙古;在中國分布於四川北部及西北部、西北、華北、東北等地區。生長於海拔870-4500米的田邊、路旁、河灘、湖邊沙地、水溝邊、向陽山坡及乾草原等地。

中藥以其乾燥根入藥,主要成分為龍膽苦苷,具有祛風濕、止痹痛、清虛熱和利濕褪黃等功效。蒙藥以其花入藥,為蒙醫臨床常用藥,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主治肺熱咳嗽、咽喉熱、咽喉腫痛、毒熱、瘟熱等症。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種子採集,種子處理,圃地準備,播種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全株光滑無毛,基部被枯存的纖維狀葉鞘包裹。鬚根多條,向左扭結成一個圓錐形的根。枝多數叢生,斜升,黃綠色或紫紅色,近圓形,光滑。蓮座叢葉披針形或線狀橢圓形。長5-15厘米,寬0.8-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粗糙,葉脈3-5條,在兩面均明顯,並在下面突起,葉柄寬,扁平,膜質,長2-4厘米,包被於枯存的纖維狀葉鞘中。莖生葉少數,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2-5厘米,寬0.2-0.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粗糙,葉脈1-3條,在兩面均明顯,中脈在下面突起,葉柄寬,長0.5-10厘米,愈向莖上部葉愈小,柄愈短。
聚傘花序頂生及腋生,排列成疏鬆的花序;花梗斜伸,黃綠色或紫紅色,極不等長,總花梗長至5.5厘米,小花梗長至3厘米;花萼筒膜質,黃綠色或帶紫紅色,筒形,長7-10毫米,不裂,稀一側淺裂,裂片5個,不整齊,線形,綠色,長3-8毫米,先端漸尖,邊緣粗糙,背面脈不明顯,彎缺寬,圓形或截形;花冠深藍色,有時喉部具多數黃色斑點,筒形或漏斗形,長3.5-4.5厘米,裂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7毫米,先端鈍,全緣,褶整齊,三角形或卵形,長1.5-2-毫米,先端鈍,全緣或邊緣齧蝕形;雄蕊著生於冠筒中下部,整齊,花絲線狀鑽形,長1-1.2厘米,花葯矩圓形,長2-3毫米;子房無柄,披針形或線形,長18-23毫米,先端漸尖,花柱線形,連柱頭長2-4毫米,柱頭2裂。蒴果內藏,無柄,狹橢圓形,長2.5-3厘米;種子淡褐色,有光澤,矩圓形,長1.3-1.5毫米,表面有細網紋。花果期7-9月。

主要變種

鐘花達烏里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 var. campanulata T. N. Ho):與原變種的區別是花1-3朵,頂生及腋生,花冠鐘形,長2.5-3.2厘米,喉部直徑1.2-1.8厘米。分布於中國四川西北部。生長於海拔4250-4400米的高山潮濕草甸、山頂草甸、灌叢中。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70-4500米的田邊、路旁、河灘、湖邊沙地、水溝邊、向陽山坡及乾草原等地。喜生長在潮濕和冷涼的氣候條件下,耐寒,忍強光,怕積水,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但在土壤較濕潤、腐殖質較高的地方生長較好。適宜海拔為1500-2000米,全年無霜期124天以上;年均氣溫3℃;1月最低溫,平均氣溫15℃;7月最高溫,平均氣溫19℃,年日照時數應在2500-3000小時,日照百分率65-75%,年平均降水量250-400毫米。適宜土壤類型為沙壤土、沙礫土及沖積土。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俄羅斯和蒙古;在中國分布於四川北部及西北部、西北、華北、東北等地區,在內蒙古武川縣、四子王旗有零散種植。
達烏里秦艽達烏里秦艽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

種子質量要求:選擇前一年秋天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採收的飽滿、無蟲蛀野生達烏里秦艽種子進行育苗。種子生活力不低於75%,發芽率不低於70%,淨度不低於95%。
留種要求:選擇生長健壯、長勢一致的3-4年生達烏里秦艽作為留種田,留種田與生產田的間隔距離應保持200米以上。從9月上中旬開始採種,以種莢呈淺黃色為度,將果實帶部分莖稈割回,置於通風處,待後熟後,曬乾脫粒,除淨雜質,選籽粒飽滿而有褐色光澤的優良種子備用。

種子處理

達烏里秦艽種子為狹橢圓形,長0.9-1.4毫米、寬0.3-0.5毫米。淡棕褐色,表面細網狀。
雪藏處理:在土壤結凍前,選擇排水良好的背陰處挖、1米深坑,把種子、細沙與雪按體積比1:10:20混拌均勻裝入草袋,放置坑內,上層覆蓋30-50厘米厚的雪,蓋上秸稈或遮陽網,於播種時取出。
低溫存儲:將收好的達烏里秦艽種子裝入布袋中,儲存於5-10℃之間的庫房中,於播種時取出。由於近幾年內蒙古西部地區雪量減少,無法實施雪藏處理,因此以低溫保存為主要存儲措施。

圃地準備

選擇有排灌水條件的沙質壤土做苗圃,施底肥(腐熟的農家肥45000千克/公頃或有機肥7500千克/公頃),施肥後翻耕,耕深30-35厘米,然後建成寬畦,畦長6-10米,寬3米,高10-15厘米,再整平耙細。

播種方法

6月中旬至7月初,將種子中摻入10-20倍體積的細沙,人工均勻撒播,並於表面覆2-3毫米的細沙土,及時澆透水,在未出苗之前保持苗床濕潤,在苗床面上覆草簾或者遮陽網,小苗出土後去除草簾或遮陽網,播種量22.5-30千克/公頃;播種後,保持苗床潤濕。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播種後,每天檢查苗床一次,觀察苗床墒情和出芽情況。苗田雜草及時清除。結合灌溉可追加施硫酸銨52.5-105千克/公頃、過磷酸鈣52.5千克/公頃。
選地:平地選擇地勢高、排水好、滲透力強、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或沖積土。山區和半山區選擇地勢向陽、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透水透氣良好和滲透力強的沙壤土、沙礫土或前茬種植過小麥、玉米的土壤。
整地:於移栽前一年秋季進行整地,土壤深耕30厘米左右,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7500-15000千克/公頃,整平耙細。
起苗:於翌年3月中旬到4月中旬用起苗機起苗,選擇晴天進行,抖去泥土,剔除不合格苗。將起出的苗放在鋪有5-6厘米厚的濕沙上,隨種隨取。
移栽:應在4月中旬進行,將起出健壯苗選擇晴天進行分等假植,分批次移栽,一壟一行,行距為15-20厘米,株距為8-10厘米。苗用量45萬株/公頃。
中耕除草:結合間苗和大田移栽進行中耕除草。每年春季出苗時及6月份各中耕除草1次,中耕時要淺耕,以鋤松地表土為宜。
灌溉:在育苗期未出苗之前,保持苗床濕潤,保持土壤含水量在70-80%。出苗後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移栽大田後,特別乾旱時灌溉1次。
施肥:達烏里秦艽施用農家肥,播種前施一次,施肥量為150-225千克/公頃,以後不再施用。
採收加工:達烏里秦艽生長緩慢,採收需5年,於10月中下旬時進行採挖,趁鮮去蘆頭,進行撞皮,除去表皮上的黃皮、黑皮等,露出乳白色,捆成小捆,曬乾即可。達烏里秦艽花於第4年非留種田花期採摘,曬乾即可。

主要價值

中藥以其乾燥根入藥,主要成分為龍膽苦苷,具有祛風濕、止痹痛、清虛熱和利濕褪黃等功效。蒙藥以其花入藥,收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蒙藥分冊),蒙藥名為呼和朱力根-其木格,為蒙醫臨床常用藥,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主治肺熱咳嗽、咽喉熱、咽喉腫痛、毒熱、瘟熱等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